人民网哈尔滨5月25日电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海伦市“全国十大天然富硒基地”称号。2020年4月1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戴慧敏博士一行四人到海伦市进行对接,将在6月初举行授牌仪式。

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幅员面积4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万亩,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享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娘之乡、中国甜菜之乡、中国籽鹅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六乡”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海伦市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建设基础良好,具有发展富硒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富硒面积大。海伦市耕地面积465万亩,富硒和足硒面积共计458.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98.7%。二是硒含量高。土地足硒(0.175-0.325mg/kg)面积325.5万亩,富硒(0.325-3.0mg/kg)面积133.3万亩。三是寒地黑土。海伦市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核心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土层平均厚度70cm,土壤有机质达到3-5%,地处北纬46°59′-47°49′的高寒地区,日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含量高,被誉为“土壤之王”。四是绿色有机。

海伦市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县,

土壤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天然符合AA级绿色食品种植标准要求。五是土壤洁净。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没有重工业和采矿业,土壤没有重金属和工农业废水废弃物污染。六是水质优良。水资源充沛,经调查显示地下水富含锶、锂等人体必需的元素。七是土地平整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适合连片规模化种植。八是主粮特色。海伦市是中国好粮油示范县,所种植的水稻、大豆、玉米等是与主食息息相关的粮食作物,是人们必需的主粮,具有做大做强的基础。九是没有转基因污染。土地没有种过转基因作物,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十是有益身体健康。通过对全市人口全面的调查,72至80岁老年人口比全国平均高出43.7%,80至100岁老年人口比全国平均高出35.7%,100岁以上老人比全国平均高出76.6%,充分证明了硒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发展富硒产业对脱贫攻坚增加贫困户收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海伦市委市政府对富硒产业发展十分重视,立足“寒地黑土”的区域品牌特色,充分发挥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地核心区、松嫩平原富硒地带核心区、国家黑土地保护项目示范区和中国大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区”优势,2016年海伦市六届八次会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一都五城”的发展思路,所谓“一都”就是打造“中国黑土硒都”,“五城”就是建设“绿色食品之城”“商贸节点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创业创新之城”。海伦市全国人大代表高向秋今年再次提交了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的提案。开启富模式、开发硒宝藏,保护好利用好独特的富硒资源,是海伦市一贯的发展目标,富硒产业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2016年9月中国营养学会授予海伦市“中国黑土硒都”称号;2017年海伦市被授予“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称号;2019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富硒发展大会“中国富硒好米”“中国富硒好杂粮”称号;2020年1月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全国十大天然富硒基地”称号,2020年5月海伦大豆荣登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排行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富硒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基地多,富硒产业核心基地共有13处,面积达100多万亩,扶贫富硒小菜园面积3万多亩,涉及到农林山水等20多个项目。二是企业多,全市共有富硒龙头企业28家,现已开发富硒农副产品12大类77个品种。三是品类多,申请“寒地黑土硒都”商标,已完成“绿海红掌”全类和“硒粮如金”35类商标注册,进行了“海伦大豆”“海伦大米”地理标志认证,正在申请注册“黑土硒都”“绿海园”等产品商标注册。现有绿色食品标识企业18家、认证产品30个,有机食品标识企业8家、认证产品17个。四是渠道多,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在全国重点城市建立了直销店或专柜等共计148家,通过参加全国有机博览会、绿博会、哈洽会、鲜食玉米大会和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活动,打通了会展营销渠道。帮助企业入驻多个电商平台,并整合了黑蜂网络、惠丰金源、海伦同城等线上营销渠道。线上销售十分活跃,王笑脸一家电商每天出货量1万多单,金额达十几万元,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原野食品和硒谷米业等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龙海食品的豆浆粉是台湾著名企业永和豆浆的供货商。五是硒都文化初步形成,海伦市融媒体中心开辟了“硒都视界”专栏,专题介绍富硒产业发展情况。全市宣传富硒产业的标识、广告牌匾鳞次栉比。近年来初步形成反映海伦富硒产业发展的剪纸和二人转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李文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