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們閱讀日本短歌和俳句的時候,感觸最深的就是,它藉助於隱喻,將主體的心情映射其中,並且通過對於景物的欣賞和感受,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敏銳的思考方式,它總是潤物細無聲一般以細膩的感情和日本人崇尚的自然意境相融合,無關於家國,無關於志向,只是一種個人情感的釋放。古池,青蛙,水這些自然界的意向,也只是作者對於自然界的微觀感受,然而,這樣的微觀世界中,卻也融合了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用小小的自然景觀來襯托時間和空間上的微妙變化和人們的情感,並且暗示了人們生命的有常和無常,小小微觀世界,背後卻融入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導演的代表作之一,在2013年上映之後,票房達到了1億5000萬日元。

它遵循了新海誠一貫的精緻表達,在短短的46分鐘時間內,利用唯美逼真的畫風,細膩通達的情感以及簡單緩慢的情節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愛情故事。

《言葉之庭》算是利用短歌,俳句最多的一部電影,新海誠用這樣的方式將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爲愛情籠罩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和美感。

01,中國近體詩多“言志”,而日本短歌、俳句多是個人情感的釋放

日本的短歌和俳句是構成日本人的重要精神世界,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代短詩,由中國古代絕句的形式演變而成,短歌有五句三十一個音節,是一種日本傳統定型詩,格式爲“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順序。

我們國家的近體詩喜歡“言志”,利用對仗工整的方式將個人情感和家國情懷以及民族情懷融入其中,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一首唐代詩人王翰在他的《涼州詞》,四句話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表現出了很強的工整性和對仗性,用“葡萄”“美酒”等意向來反襯戰爭的激烈,渲染了將士們出征之前盛大華麗的酒宴和痛飲的酣暢淋漓,表現了戰爭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以保家衛國爲榮的曠達和奔放情節,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和情懷。

日本的短歌追求的是言外有音的思想和絃外之音。

在日本中世,藤原俊成等歌論家初步奠定了其美學範疇和內涵,以崇尚“餘情”爲核心,講究“境生象外”,在發展中豐富了它的內容。是日本美學觀中一個最重要的審美意識。

在我們閱讀日本短歌和俳句的時候,感觸最深的就是,它藉助於隱喻,將主體的心情映射其中,並且通過對於景物的欣賞和感受,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敏銳的思考方式,它總是潤物細無聲一般以細膩的感情和日本人崇尚的自然意境相融合,無關於家國,無關於志向,只是一種個人情感的釋放。

和西方熱情奔放的告白方式不同,從萬葉時期開始,日本人對於愛情的表達都較爲傳統含蓄,萬葉時代,男女喜歡和歌,喜歡用短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完成對愛情的表達——

隱而不露,具有清幽恬靜之美。

02,《言葉之庭》的短歌,俳句元素使用

新海誠善於抒發愛情,他的作品中都是通過少男少女的愛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多以15歲到22歲的學生爲主,比如《秒速五釐米》中的男女主角貴樹和明理,比如《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的渡瀨明日菜和瞬。

然而,在這些作品中,他們的愛情多是呈現出“孤獨者”的單戀抒情,或者是心懷思戀的等待,或者是天各一方的的孤獨展望。

當然,電影《言葉之庭》也沒有跳出這個既定的風格設定,電影中,提到了俳句和短歌的次數超過了四次,導演在利用這樣傳統的表現手法抒發感情的同時,也爲這一份純美的師生戀情籠罩上了一層傳統的美。

開頭秋月孝雄和雪野百香裏吟出來的這一首短歌,從開始就爲男女主角的情感發展做了鋪墊。這一首詩來源於《萬葉集》。“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這一首短歌成爲了他們之間的定情“信物”,既表明了雙方邂逅的時間,地點,也包括彼此之間的堅守。

男主角秋月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和母親,哥哥相依爲命,然而,母親卻因爲自己的男朋友,選擇離開了家庭,哥哥在無奈之下也走開了。

他小時候的志向是做一名製鞋匠,然而,自己卻一直沒有找到能夠爲他做“腳模”的人,當遇到雪野老師之後,兩人的感情升溫,

而和他邂逅的雪野老師,也是一個內心孤獨的人,她因爲失戀被同學們所排斥,他們在相遇的時候,之所以能夠一拍即合,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兩個人共同的孤獨。

”雨停了,你會留下來嗎。”

“如果你要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

03,淡雅,微觀,與自然共生

日本四面環海,在這座島中,歷經了自然萬物,從生長到成熟,從衰落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與自然共生反映在了每個文學作品中,這樣的獨特自然觀念,讓他們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都呈現出了以自然爲主,用自然界颳風,下雨,電閃雷鳴來表達人物內心的喜悅和悲哀之情。

比如,非常有名的徘聖松尾芭蕉的《古池》中寫過這樣一首俳句:

“閒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撲通一聲響。”

古池,青蛙,水這些自然界的意向,也只是作者對於自然界的微觀感受,然而,這樣的微觀世界中,卻也融合了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用小小的自然景觀來襯托時間和空間上的微妙變化和人們的情感,並且暗示了人們生命的有常和無常,小小微觀世界,背後卻融入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在電影《言葉之庭》中,電影的風格是素淡雅緻的,在電影中捨棄了熱情奔放的紅,明亮外放的橙,而是採用了深淺不一的綠色。

作爲男女主角相遇的重要紅娘“亭子”,這一所庭院是新海誠按照橫跨東京澀谷區與新宿區的公園“新宿御苑”一比一繪出來的。在這個庭院中,深淺不一的淡雅顏色頗有層次感,碧綠色的庭院,碧綠的樹木,碧綠的荷塘,幾乎不摻雜雜質,這樣清新淡雅的審美觀,淡雅樸素的品質融合了日本人追求的審美情趣。

而男主角穿的白色襯衣,黑色毛衫,女主角米白色,褐色的小西裝都和這個亭子保持着一致的色調,在這樣一部生機盎然,充滿綠意的公園亭子中,不被理解的心酸,無法排解的憂愁,難以言說的痛都體現的更爲生動的自然。

04,短暫與無常的審美觀

在《萬葉集》中,有這樣的描述:“遠從天地始,世間即無常。”

日本人的“無常觀念”來源於傳統的佛教教義,指的是一切的事物都會變化消失,沒有相對固定的形態。

佛教傳入到日本還要追溯到公元6世紀,在當時,日本思想層面的理論相對匱乏,這也爲佛教的傳入和生長提供了土壤,經過了時代的洗禮,從而演變成爲日本的一種審美文化。

在日本人的審美意識中,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短暫而無常的,雖然美好,但是卻有着曇花一現的美麗。

《徒然草》中有這樣的說法:“無論任何事物,圓滿,美好都是不好的,如果保持着殘缺的狀態,纔是更有情致的。”

他們認爲,再美麗的東西都會消失,世間萬物變化無常,這也是日本人喜歡櫻花的一個原因,當櫻花開放的時候,人們沉醉於它的美麗之中,當落英繽紛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問它的短暫綻放而失落和孤寂。

這樣的無常之美不僅體現在文學作品中,也表現在了影視作品中。

在電影的一開端,男主角秋月孝雄表達了自己對於天氣的感悟:

“小時候居住在山裏,天空要比現在近很多,而如今來到城市裏,就非常喜歡下雨,我喜歡下雨中帶有着天空的氣息。”對於孝雄來說,下雨是一種自然氣象,雖然很美,但是很短暫,象徵着短暫和無常。

在電影中,雪野和秋月的愛情是不受世人認可的,他們的年齡,身份,所處環境都相差甚遠,他們的戀愛之路註定是充滿艱難的,是符合日本的“無常觀念”的。

在磅礴的大雨中,故事也發展到了高潮階段,雪野向孝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感謝他陪伴她度過的開心和悲傷的時光,大雨中,秋月飛奔下樓,在樓梯的拐角處,他們相遇相擁。

不管是電影剛開端的小雨霏霏,孝雄口中的“雨”,還是最後的電閃雷鳴,大雨磅礴都代表着一種“無常”,對愛情,對人生......

05,最後的話

愛而無常,愛而不得。

對於新海誠來說,唯美的畫風,細膩的表達,唯美的抒情是電影中一貫堅持的觀點,和其他作品相比,《言葉之庭》算是一個突破,通過了對短歌,緋句的應用,爲這部電影奠定了淡淡的悲傷氛圍,這樣的敘述方式對當代的電影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