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朱祁钰当时已经是监国了,如果朱见深当皇帝,那朱祁钰就是摄政王,当时兵部最有权力的于谦,如果靠着于谦去带兵退敌,首先:朝中的大臣就要怀疑于谦是想趁机把控朝中的军队,自己想成为第二个董卓,可能外敌没有打跑,反而又生内乱。宗法制度下,普通人家继承家业都是长子嫡孙排第一,更何况是等级森严的皇家,为了能获得继位资格,皇子们争得头破血流,而朱祁钰却在哥哥朱祁镇被瓦剌所俘虏后,侄儿朱见深已经是太子的情况下,登上了皇位,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但他却得到了兵部尚书、太保于谦以及朱见深亲祖母孙太后的支持。

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宗法制度下,普通人家继承家业都是长子嫡孙排第一,更何况是等级森严的皇家,为了能获得继位资格,皇子们争得头破血流,而朱祁钰却在哥哥朱祁镇被瓦剌所俘虏后,侄儿朱见深已经是太子的情况下,登上了皇位,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但他却得到了兵部尚书、太保于谦以及朱见深亲祖母孙太后的支持。
朱祁钰继位的背景
正统14年,明英宗朱祁镇带20万大军出发,计划像他的父祖一样,建立一番马上功业,然而他却听了太监王振的建议,在土木堡扎营,结果被瓦剌包了饺子,成了俘虏。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被俘虏,接下来要怎么办,是接受瓦剌的要求,谈判议和、割地赔款、赎回皇帝,还是另立新主,让瓦剌的肉票失效。明朝到底是有骨气的,面对这种境况,连瓦剌都没有想到,明朝直接选择了放弃朱祁镇,坚决不受威胁,清朝当初要是有这种骨气,估计也不至于割让那么多土地出去了。
放弃老皇帝,瓦剌也被气得不行,直接带兵往明朝首都进攻,兵临城下,首都被围,大臣们有提议迁都的,有提议正面抵抗,坚决不退让的。 然而无论做什么决定,都需要一个拍板的人,所以当前的第一要务是立皇帝。
为何不拥立朱见深继位
朱祁镇出征前,已经立了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让弟弟朱祁钰监国。按理说,朱见深已经是合法太子了,那么他应该是下一任皇帝了,为何还提出让朱祁钰当皇帝的想法呢?
第一:当时的朱见深只有2岁,靠着一个2岁的孩子带领大家去抵抗瓦剌的入侵,这谁能信,主少则国疑,历史上幼儿当皇帝的先例不少,东汉末年的几任皇帝都是几岁登基,大权都落到了权臣、外戚手中。而此时的明朝并非和平时期,只靠一个2岁的孩子,这完全不可能的。
第二:朱祁钰当时已经是监国了,如果朱见深当皇帝,那朱祁钰就是摄政王,当时兵部最有权力的于谦,如果靠着于谦去带兵退敌,首先:朝中的大臣就要怀疑于谦是想趁机把控朝中的军队,自己想成为第二个董卓,可能外敌没有打跑,反而又生内乱。
再者,于谦领兵退敌,那置朱祁钰于何地呢,让他一个王爷听于谦的,这明显不可能。毕竟权力到了于谦手里,朝中大臣都不愿意看到,谁不想要权力呢,一旦大家有了这种想法,都各怀鬼胎了,还怎么退敌,打仗的时候 ,还可能节外生枝,北京保卫战可能就打不赢了。
那么此时,立朱祁钰当皇帝,其实不失为一种更折中的办法,即可以保证权力不被外戚所掌握,同时,这种外部环境下,也需要一个成年的皇帝才能掌控这样的局面。同时,朱祁钰当皇帝,于谦摄政,二者皆有利。
朱祁钰继位有什么好处
朱祁钰的年龄与朱祁镇不相上下,已经是成年人了,而且他在朝中多年,已经有一定的根基,明显比朱见深更有影响力。第二,朱祁钰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太子还是朱见深,就意味着皇位传承还是在朱祁镇一脉,朱祁钰只是代理皇帝,行使皇帝权力而已。虽然当时也是这么说的,但是皇权的诱惑力,让朱祁钰废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是后话了。
对于天下百姓来讲,皇帝是谁并不重要,但两岁的幼儿是明显得不到百姓的认可,这种情况下,幼主上位,容易受到百姓的质疑,造成恐慌,北京的百姓可能会出现为了躲避战祸,逃离北京的现象,部分人可能被瓦剌所利用,出卖北京的布防情报。
朱祁钰如果不当皇帝,会有什么负面结果呢
拥立朱祁钰这个是想法是于谦提出来的,大环境的好处,上面几点已经讲过了。如果不立朱祁钰为皇帝,反而还会有坏的影响。
第一:朱见深当皇帝,那么权力会落到谁手上呢?如果是于谦,那大臣不服。如果朱祁钰也想大权在握,他必然会拉拢朝中的大臣,形成小集团,以于谦这耿直的性格,肯定不会愿意和朱祁钰拉帮结派,那这两位就会形成敌对势力,朝中一乱,又如何团结一致退敌呢。
第二:朱见深当皇帝后,前几年必然不能亲政,那大权很可能落到朱祁钰手中,如果战争的时间维持比较长,朱见深长大后,就会意识到,他才是皇帝,而权力却被朱祁钰掌控,这二者一争权,又可能会被瓦剌及其他势力钻空子。
所以就当时的环境而言,立朱祁钰为皇帝是最适合的。而事实结果证明,这确实是明智的决定,朱祁钰上位后,重用于谦不仅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还延续了明朝的盛世。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