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与传统的忠孝大义不同,影片着重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故事。影片整体风格诙谐风趣,亦不乏对人性的揭示、对纯挚亲情及友情的赞扬。也展现了敢于同命运抗衡的无畏精神,体现了爱与担当。

影片上映后累计取得50亿票房,入围奥斯卡,那么如此佳绩的背后是什么?只靠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肯定是难以支撑的。

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

哪吒出生前的命格应是灵珠转世,但被委以重任的太乙真人喝酒误事,导致哪吒被魔丸托身,灵珠则被偷换至龙宫三太子敖丙身上。这么一个万众瞩目的神童却生生变成了魔丸。一出生便展现了魔性,自此便被乾坤圈束缚。在这里出现了命运的第一次转折,这是一个由灵珠降世变为魔丸为祸的命运转折点。

陈塘关的百姓亲眼见识了哪吒的能力和魔性,尽管哪吒被乾坤圈缚住,他们在恐惧的胁迫下,仍试图请求李靖大义灭亲。这里有一个细节,那位请愿的老者说话时并未对着李靖,"方向错了"。可能单纯的是喜剧效果,也有可能是影射了"请愿的方向错了",不该抹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无辜的孩子,而是应该换个角度解决问题。李靖也并没有像神话中一样,杀子以换百姓心安、尽忠职守。而是同将哪吒护在怀里的殷夫人一样,保下哪吒,也仍承诺将坚守世代抵御妖魔职责。这里李靖更多了一份人性,人物形象相对旧版的单一忠义性更丰满了。

也正是父母的疼爱,帮助哪吒完成了第二次转变。就算是魔丸也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抗下命运。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幼时的哪吒无法压制玩性,又苦于没有玩伴,就时常溜出去。大人们十分惧怕哪吒,就连一群孩童也嚷嚷着要斩妖除魔。流言和偏见让哪吒从出生起就受尽白眼。本意救下李靖夫妇的敖丙也因出生龙族——妖族的成见不得不做出水淹陈塘关的举动。

陈塘关的百姓们一直是弱势群体,但弱势并不能成为恣意孤立他人、助长偏见的借口。百姓们畏惧哪吒,引来一次次戏弄;又误解敖丙,招致被淹的劫难;最后被哪吒拯救后又跪拜。自始至终,百姓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与之抗衡,但是偏见和无知成了他们的一把刀,指向别人,最终也指向了自己

正如申公豹对自己的偏见蒙蔽了他的双眼,当劫难来临时,敖丙可以同哪吒生死与共,太乙真人面对未知可以挺身而出,而他只丢下一句"白痴"就逃之夭夭。

陈塘关百姓和申公豹抗衡过命运,却是错的方向。

敖丙曾质疑过,魔丸真的是十恶不赦吗?但家族和师傅的压力使敖丙必须做出选择。

爱与担当

整个影片中,毽子成了贯穿亲情、友情的一个物件。哪吒年幼时想和小女孩一起玩毽子被百姓砸,只有殷夫人、敖丙二人肯和他踢毽子,应劫时还遗憾未能和李靖踢过毽子。正是这样一个纯真的孩子,却被千夫所指,万般曲解,在逆境中艰难生长。

同样令观众泪目的还有万龙甲和符纸。同样是爱,万龙甲集全族之望,符纸展现的是一位舍命救子的父亲。

与命运的抗衡和人物的转变是整个影片的主旨,也是亮点。哪吒极度渴望认同,才会在得知身份后暴走。但父母、师傅的良苦用心和三年悉心教导让他无法袖手旁观,最终挺身而出,救下百姓,也试图以一己之力对抗命运。敖丙也曾屈服于命运和家族,他挣扎过,动摇过。是哪吒的纯真无畏和一腔热血感化了他,使他有了携手共抗命运的勇气。

抗衡命运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出于爱与担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