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医生,真的太感谢你们了!"5 月 25 日上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西院新生儿科,一对蔡姓夫妇从淮南驱车送来锦旗,对医护人员连声道谢。虽然孩子一出生在医院待了近两个月,但今天看见兄弟两健康平安,爸爸妈妈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突发】

大双小双加起来才 5 斤多一点!

据介绍,95 后的小琳(化名),孕龄刚到 28 周 +1,在淮南本地产检时,小琳有早产症状,因孩子太小,医师建议到上级医院检查更加安全。第二天,小琳下腹隐隐疼痛没有好转,家人赶紧打电话给 120 ,120 直接将小琳从淮南送到省妇幼保健院西院,当时情况危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住院手续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就急诊进了产房,约 1 分钟后孩子就出生了,急诊分娩出一对双胞胎兄弟,大双 1325 克,小双 1310 克,两个孩子的体重加起来,还没有一个正常的新生儿重。

新生儿科主任汪家安介绍,这对双胞胎兄弟出生时只有 28 周,一个正常足月的婴儿应在妈妈肚子里待 40 周左右,一般胎龄也大于 37 周,平均体重约 3000 克,体重小于 1500 克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兄弟一出生就进了保温箱,因为早产肺发育不好,出生后很快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合并感染性肺炎,病情危重,病程中容易出现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喂养困难、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发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呵护】

" 过五关斩六将 ",双胞胎兄弟闯关成功!

由于孩子过早离开母体,保温箱就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第二个 " 子宫 "。汪家安主任介绍 , 除了早产、低体重外,更为严峻的是,两名男婴由于早产,存在肺发育不好及宫内感染性肺炎,出生后呼吸困难明显,并有血氧不稳定,病程中多次出现呼吸暂停,之后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必须依赖无创呼吸机才能生存。" 初期的时候,突然半夜,兄弟两出现呼吸暂停,情况危急,命悬一线,要即刻投入到‘战斗’状态,真的是把他们捧在手心,唯恐出现一点点意外。" 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兄弟两经过精心治疗,终于 " 过五关斩六将 ", 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喂养关都挺过来了,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

" 由于新生儿特殊群体,尤其是疫情期间,父母几个月看不见自己的宝宝,交付给我们,我们必须要担当起这种责任,谁让他们是早到的小天使呢。我们是 24 小时不间断地看护他们,心里总是放不下,看着极其脆弱的小生命,住院期间病情多次出现反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转危为安。"24 小时守护这些小天使的住院总医师陈锦文笑着说道。

由于早产,对护理工作是一个挑战,兄弟两血管细如发丝。必须进行外周中心静脉血管穿刺, 护士在 " 小兄弟两 " 右下肢大隐静脉植入 PICC,顺利地进行了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只有打通这个通道,才能补充生命所需的营养液和药物。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等情况,最初鼻饲 1 毫升 6 小时一次,直到后期,在其消化能力提升后鼻饲管移除,最终的经口喂养,出院前能一次喂奶约 40ml。经过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双胞胎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成功度过了一系列难关,各项生命指征平稳。" 宝宝饿了吧,奶马上就到。" 护士董瑞雪一只手搂着双胞胎脖子,另一只手轻轻挠他的后背,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双胞胎哥哥的哭声戛然而止,那双温柔的手传递的爱,宝宝一定是感受到了 …… 随着两名宝宝奶量的不断增加,体重也分别增至 2230g、2245g。

出院一周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曾莉专门给新妈妈实施一对一家庭体验式护理指导,指导低体重早产儿过渡期家庭体验式护理,根据双胞胎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辅导,护士在现场给予指导,进行实际体验式操作培训,指导妈妈如何喂奶,如何抱宝宝 …… 让家长给恢复期的早产儿亲自喂养等护理,制订出个体化的家庭护理指南。出院当天,医护人员将双胞胎兄弟抱到 95 后的小夫妻手上时,他们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这一刻,他们抱住的是全世界的温柔。

【提醒】

后期仍需要进行健康评估

汪家安主任提醒,出院前,孩子虽然进行了健康评估,健康状况良好,出院以后还应该根据要求进行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听力评估等检查,酌情制定个体化喂养建议、家庭护理指导及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早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每一位早产宝宝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