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世充是很会揣摩隋炀帝心思的,所以说他才会每次都说到隋炀帝心坎里去,而且隋炀帝还偏偏是一个喜欢干大事的人,估计当时王世充没少吹嘘帝王的功绩,隋炀帝一看,这王世充倒是一个懂得自己志向的人啊,自然对王世充有些青睐,可是要知道,如果没有隋末动乱的话,王世充这样的人,单纯想通过阿谀奉承,是达不到高位的,毕竟隋炀帝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直到大业九年,杨玄感的反叛,给了王世充崛起的第一个机会。而进入洛阳城的王世充,虽然是“外来户”,在洛阳城没有势力支持,但是不亚于潜龙入海啊,江都之变,隋炀帝被杀更是给了王世充机会,他也是通过一次兵变,诛杀了元文都等对立势力,架空了已经被拥立为帝的,皇泰主杨侗,并击败了在和宇文化及的战争中,消耗实力的李密,实际掌控了洛阳周围,进而掌控河南之地,成为了一方霸主,事业也达到了巅峰,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李唐一战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的统一战争了。

大家好,我们的小霞运动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王世充作为隋末崛起的一方势力,可以说他遇到了两次关键的机遇,同时加上自己善于揣摩隋炀帝的心思,使得他可以在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中,抓住机会,并最终一举夺得河南之地,王世充占据洛阳前的事迹最能展现王世充的发家史,我们今天就不妨来看看,王世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的。
王世充本来是胡人,其祖父死后,祖母改嫁到王氏,因此他才改姓王,步入仕途后,其实发展的也不是太好,如果说不是碰上隋末动乱这么大的事情的话,他也就是地方的一个小官而已。
《旧唐书.王世充传》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
王世充是很会揣摩隋炀帝心思的,所以说他才会每次都说到隋炀帝心坎里去,而且隋炀帝还偏偏是一个喜欢干大事的人,估计当时王世充没少吹嘘帝王的功绩,隋炀帝一看,这王世充倒是一个懂得自己志向的人啊,自然对王世充有些青睐,可是要知道,如果没有隋末动乱的话,王世充这样的人,单纯想通过阿谀奉承,是达不到高位的,毕竟隋炀帝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直到大业九年,杨玄感的反叛,给了王世充崛起的第一个机会。
杨玄感的反叛是抓住了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时机,不得不说,隋炀帝无论征讨高句丽的理由多有高大上,隋朝百姓是被坑哭了,而且在大业七年,也就是611年,历时14年延续到唐朝的隋末农民起义就开始了,国内动乱已起,还大规模征兵,耗竭国力去打高句丽的确不适合。
当时杨玄感是留守黎阳,负责向前线运送粮草,黎阳是河南之地的一个大粮仓,而这也给了杨玄感造反的资本,有粮食就有兵啊。
《隋书.杨玄感传》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移书傍郡,以讨护兒为名,各令发兵,会于仓所。
眼见隋朝有国本动摇的态势,杨玄感起了心思,想要让隋炀帝在辽东大败,那样的话,隋朝的国力就会被进一步削弱,自己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并借机称将要其前线的将军来护儿要造反,将周围的隋军部队征集在一起,开始反叛,隋炀帝得知后,大惧,只能从辽东撤军,全力扑灭杨玄感的反叛。
其实当时李密给过杨玄感建议,要么北上遏制隋炀帝南撤,要么快速西进拿下关中,但是杨玄感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李密认为下下策的夺取洛阳,而打洛阳城,就白白浪费了起事初期隋军来不及反应的有利时机,最终杨玄感战败,造反两个多月就被平定了。
《隋书.炀帝纪》余杭人刘元进举兵反,众至数万。
《隋书.王世充传》及杨玄感反,吴人硃燮、晋陵人管崇起兵江南以应之,自称将军,拥众十余万。
按理说,杨玄感的反叛在应该不那么大,但是隋朝各地出现了很多应和杨玄感的起义军,在南方刘元进等人义军实力不断壮大,已经逐步威胁到隋朝在南方的统治根基,这时王世充的机会来了。
《隋书.吐万绪传》元进复据建安,帝令进讨之,绪以士卒疲敝,请息甲待至来春。帝不悦,密令求绪罪失,有司奏绪怯懦违诏,于是除名为民,配防建安。
本来讨伐刘元进等人的隋朝大将是吐万绪,而且吐万绪前期打的也不错,多次作战击败刘元进的义军,刘元进和朱燮仓皇而逃,吐万绪斩杀义军5000余人,俘获义军家属三万余人,送到了江都,这个时候,刘元进等人也是被重创了,吐万绪需要时间调整,但是隋炀帝不给时间,加上有人诬陷吐万绪是怯战,言外之意就是,有养寇自重的嫌疑了,隋炀帝果断换帅。
这么一看,很容易认为隋炀帝是又出昏招了,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啊,不过我个人还是理解当时他的想法的。
大家要知道,杨玄感反叛是在大业九年,而大业七年隋朝就开始有农民起义了,但是隋炀帝依然再次期间组织兵力征讨高句丽,这是为何?说白了就是他不在乎尚未成势的内部起义,但是杨玄感引起了一轮造反高潮,是隋炀帝不能忍的。
《隋书.观德王杨雄传》杨玄感之反也,玄感弟玄纵自帝所逃赴其兄,路逢綝。綝避人偶语久之,既别而复相就者数矣。
《隋书.韩擒虎传》杨玄感之作乱也,引世谔为将,每战先登。
杨玄感反叛让隋炀帝甚为忌惮,因为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杨素可以隋朝开国功臣,又支持隋炀帝继位,这样的人物造反,隋炀帝能够接受吗?更可怕的是,杨雄的儿子杨綝明知杨玄感要造反,却和杨玄感的弟弟杨玄纵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里说明一下,当时杨玄感留守后方,他的弟弟是随军出征辽东的,算是人质吧,可是在杨玄感造反前,杨玄纵偷偷逃回去了,除了杨綝,还有开国大将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在杨玄感造反时主动投奔,并且为杨玄感东征西讨,奋勇作战。
还有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与他通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杨玄感造反的过程中暴露出了隋朝内部已经皇室、贵族、大臣极其反对自己了,自己的皇位依然受到内部势力的威胁了,这和单纯的农民起义性质不同,隋炀帝感受到朝廷内部的反对实力,所以他必然要尽快且狠毒的扑灭杨玄感的反叛以及其引起的各地反叛,不然的话,局势可能向着自己控制不了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前提下,隋炀帝对于吐万绪拒不出征的行为,自然开始起疑心,“吐万绪什么意思?也心有反义吗?”所以吐万绪被帝王猜疑被免职,这算是隋炀帝一次合理的猜忌。
此时就是王世充的机会了,隋炀帝让王世充接替吐万绪的位置继续征讨刘元进等势力。
《资治通鉴.隋纪六》帝更遣江都丞王世充发淮南兵数万人讨元进。世充渡江,频战皆捷,元进、燮败死于吴,其馀众或降或散。
《隋书.王世充传》充募江都万余人,击频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身无所受。
王世充接任后,频频击败刘元进、朱燮,这让隋炀帝看到了王世充的军事能力,而对王世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得到隋炀帝的赏识,而是掌握到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在乱世中,什么都没有手握一支军队更有用。
为了平叛,隋炀帝是放权给王世充的,王世充在江都附近,也就是淮南地区募集了万余士兵,在平叛过程中,王世充是尽可能的恩养这支部队啊,功劳给部下,赏赐缴获也给部下,这让这支部队成为了王世充的私兵,而不是隋朝的士兵,这些淮南子弟也成为王世充打天下的资本。随后在大业十年,王世充击败了孟让,这让隋炀帝更加信赖他。
同时王世充还是一个“演员”,活脱脱的给隋炀帝上演了一场催泪大戏。
《隋书.炀帝纪》(十一年)八月乙丑,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
《隋书.王世充传》充尽发江都人,将往赴难。在军中,反首垢面,悲泣无度,晓夜不解甲,藉草而卧。帝闻之,以为爱己,益信任之。
隋大业十年,隋炀帝依照惯例,北巡长城时,被突厥大军所围,这多少有点当初汉高祖被匈奴人围在白登山的意思,隋军无法突围,隋炀帝心里慌了,急忙求援,王世充成为各路北上救援的将领之一,在行军路途上,王世充可以说是“因为心系隋炀帝安危”,每日茶不思饭不想,大哭不止,像是极其自责,为何自己没有护佑在隋炀帝身边一样,而这些事情,竟然让隋炀帝知道了,隋炀帝得知后,那是差点就信了啊。
隋炀帝是暴君也好,是昏君也罢,但他不是个傻子皇帝啊,帝王是不会真的相信某一个人的,帝王之相信权衡之术,王世充得到隋炀帝的看重,只能说是王世充的表演效果得到了隋炀帝的回应,隋炀帝知道王世充还依赖于自己,同时处于可控状态,在隋末动乱的局势下,隋炀帝只能用更多王世充这样的人,也就数处于自己可以控制且依赖于自己的人,如果局势稳定,隋炀帝有很多办法处理掉王世充这样的人。
但是后来李密的瓦岗军逐渐壮大,并威胁东都洛阳时,给了王世充脱离隋炀帝掌控的机会,眼见中原之地义军之势越发扩张,已然威胁到洛阳的安全,更主要的是切断了留在江都的隋炀帝和关中的联系,所以剿灭李密的瓦岗军势在必行,此时王世充受命北上,但他不是各路隋军的统帅,老将军薛世雄,他本来是驻守在涿郡,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河北涿州,薛世雄奉命率数万燕地精兵南下剿灭李密,但行军途中遇到了问题。
因为在河北之地有另外一支壮大的义军,也就是窦建德所部,可以说窦建德并不是薛世雄的主要目标,但是当到了河间的时候,给的隋军开始向薛世雄靠拢,而窦建德所部大多示弱后撤,这让薛世雄认为窦建德没事什么能耐,在河间停留时,不排除薛世雄有先歼灭窦建德在南下打李密的想法,可是没想到尴尬了。
《隋书.薛世雄传》河间诸县并集兵,依世雄大军为营,欲讨窦建德。建德将家口遁,自选精锐数百,夜来袭之。先犯河间兵,溃奔世雄营。时遇雰雾晦冥,莫相辨识,军不得成列,皆腾栅而走,于是大败。
薛世雄被窦建德击败了,除了薛世雄轻敌没有设防外,最主要的是,那些依附于自己,在自己主力部队大营外扎营的隋军,没有抗住窦建德的突袭,发生溃败,冲进了薛世雄的大营,直接导致薛世雄无力组织部队抵抗,发生全局溃败,薛世雄老将军最终逃回了北方,最终是愤恨而终的。
薛世雄的意外,让王世充成为了河南之地各路汇集隋军的新任统帅,这时王世充的心思可就变了,作为一个早有野心的人,他应该预示到了隋朝亡国在即了,既然已经脱离了隋炀帝的掌控,而且隋炀帝还给予了自己统帅河南之地隋军的权力,能不干点什么吗?
《旧唐书.王世充传》又遣就军拜世充为将军,趣令破贼。世充引军渡洛水,与李密战,世充军败绩,溺死者万余人,乃率余众归河阳。
面对隋炀帝的催促出兵,王世充最终战败于李密,但是打了败仗的他没有南撤,而是西逃,跑到了河阳,位置在洛阳城西北,他要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一旦南撤,逃不了一条路,那就是被隋炀帝问罪赐死,自己之前多么受宠都是没用的,所以王世充给自己暂时寻找了一位新主人,也及时洛阳城那位越王杨侗。
《旧唐书.王世充传》时天寒大雪,兵士在道冻死者又数万人,比至河阳,才以千数。世充自系狱请罪,越王侗遣使赦之,征还洛阳,置营于含嘉仓城,收合亡散,复得万余人。
这就是王世充秀操作的时候了,自己打了败仗要请罪,但是他特意向越王杨侗请罪,而不是隋炀帝,这那里是请罪啊,这就是投诚表啊,王世充这是试探越王杨侗的意思,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为自己开罪,越王杨侗是个合适的人选,毕竟洛阳深受李密瓦岗军的威胁,急需外力支持,王世充就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虽然打败仗了,不过还是能够收拢溃兵的,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实力,个人猜测,当时两人应该是一拍即合,越王杨侗也没少给王世充说好话,隋炀帝最终也没有惩处王世充,不然王世充难逃一死啊。
而进入洛阳城的王世充,虽然是“外来户”,在洛阳城没有势力支持,但是不亚于潜龙入海啊,江都之变,隋炀帝被杀更是给了王世充机会,他也是通过一次兵变,诛杀了元文都等对立势力,架空了已经被拥立为帝的,皇泰主杨侗,并击败了在和宇文化及的战争中,消耗实力的李密,实际掌控了洛阳周围,进而掌控河南之地,成为了一方霸主,事业也达到了巅峰,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就是李唐一战灭掉王世充和窦建德的统一战争了。
总的来说,王世充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早期摸透了隋炀帝的心思,阿谀奉承,得到隋炀帝的青睐,而在隋末平定叛乱的战争中,王世充也是能够碰到天赐的机遇,抓住机会的王世充,最终脱离了隋炀帝的掌控,并在洛阳割据称帝。
参考资料《隋书.炀帝纪》《隋书.王世充传》《隋书.薛世雄传》《隋书.杨玄感传》《隋书.吐万绪传》《隋书.观德王杨雄传》《隋书.韩擒虎传》《资治通鉴.隋纪六》《旧唐书.王世充传》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