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中華幾千年歷史上風雲人物可謂前赴後繼,每個歷史的轉折點上都會有一批意想不到的人出現。這些人雖說良莠不齊,但在一些歷史演進中卻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三教九流的人物中,傑出人物也比比皆是。
要說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一時期,除了春秋戰國外就屬於三國了。三國時期的兵荒馬亂中簇生出形形色色的人物,這些人物對後世中華文化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在這些人物中,曹操是當之無愧的梟雄之首。出生於宦官之家的曹操憑藉着自己的權謀智慧一步步達到了權力的頂峯。即便當上魏國的首領,曹操仍然未稱帝,要說曹操從來就沒想過要代漢自立,恐怕不是事實。說曹操沒有這個資格和條件,就更不是事實。但他終其一生卻沒有這樣做,原因何在呢?
有史書記載,曹操雖有稱帝的念頭,但他老謀深算,審時度勢,最終還是決定知難而退,適可而止,把代漢自立的任務留給了他的兒子。這在《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的《魏略》和《魏氏春秋》中可以看出。據記載,曹操成爲沒有皇帝名號的皇帝后,代漢自立的呼聲就開始高漲起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以陳羣、桓階、夏侯惇爲代表的一些人堅決勸進。陳羣、桓階認爲,漢朝早已名存實亡,天底下一尺土地、一個子民都不屬於漢(尺土一民,皆非漢有),只剩下一個虛名(唯有名號),取而代之有什麼不可以?
夏侯惇向曹操說道:什麼是萬民之主?萬民之主就是能夠爲民除害、衆望所歸的人,從古至今,都是這樣。殿下就是這樣的人,應該儘快“應天順民”,有什麼猶豫的?
曹操的回答是:孔子說過,施行的是政事,就是從政(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如果天命確實眷顧我,我就做周文王好了(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衆所周知,周文王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卻仍然服事殷商的。取代殷商的是他的兒子周武王。所以學術界一般都認爲,曹操這話的意思是要曹丕去做他想做的事。
曹操其實早可以稱帝了,曹操當時佔據着中國的北方,而北方當時的經濟和人口比南方孫吳和蜀漢兩家合起來都多,而且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兵多將廣,遠遠不是其他兩個政權可以比擬的。在曹操佔據絕佳優勢的情況下,南方的劉備、孫權早已稱帝,而曹操已經掌管着北方,即便蜀漢方稱呼曹操爲“曹賊”,以曹操的性格怎會在乎他們的三言兩語。曹操其實只想要實權而不想要那個名銜罷了,以曹操的性格,他早已與兒子曹丕商量好下一步怎樣走。
就在曹操去世後幾個月,曹丕就逼迫漢獻帝退位,曹丕自立爲曹魏的皇帝。就這樣,曹操時代的只要實權不要名銜,成了曹丕時代的兩者都要。這應該是父子商量好了,等父親曹操去世,曹丕就取代漢獻帝,這足以見得梟雄曹操是多麼的老謀深算。
小結:歷朝歷代的皇權爭奪都是精心刺激的話題,在這之中,各方力量鬥智鬥勇,贏者書寫歷史成爲正面派,輸者一文不值或者身首異處。不管怎樣,歷史的一顰一笑都會激起後人無限的好奇心。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