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家长一样,老师们不是没有意识到学业压力的沉重,但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点支撑着老师无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饱受摧残而坚持“题海战术”的落实。学生成为了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工具。

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10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

多年来,虽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教育减负,但孩子们的负担“愈减愈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当然提案内容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它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如果不弄清根本原因,恐怕又和过去一样负担越减越重。

减负为什么这么难?学业压力来自于何方?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有两个直接压力源,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另外一个则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通过家长和老师施加的间接压力。

我们首先分析他们给学生们施加这么大的学业压力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只有弄清楚动机才能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改变命运”与“望子成龙”是家长“增负”的根本原因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当今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确实太重,减轻负担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样一件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家长并不买账。

尽管很多地方也宣传给中小学生减负,甚至在一些学校也确实落实了,家长并不乐意,几乎把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给孩子报了培训班,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也曾经问过一些家长,这样“摧残”孩子就不心疼吗?这些家长也很无奈,这都是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啊!甚至很多是大学老师的家长也加入了“增负”的行列,他们也很纠结:一步慢,步步慢,小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近进不了重点,大学就考不上重点,为了望子成龙,再心疼孩子,也必须拼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题海战术”坚挺的深层次原因并不高尚

除了家长主动施加“增负”带来的学业负担之外,最大的学业负担还是来自于学校老师。现在几乎每个老师都会布置海量的作业,结合先进的监管手段督促孩子们及时完成作业。题海战术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痼疾,一般都认为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很多老师已经接受了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让学习更有效率,但是“题海战术”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和家长一样,老师们不是没有意识到学业压力的沉重,但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点支撑着老师无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饱受摧残而坚持“题海战术”的落实。

显然,仅仅是为了孩子们成为人上人的观点尚不至于让教师们如此“努力”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到如此程度。背后还有深刻的利益驱动,因为老师的晋升、奖金、声誉都和孩子的成绩密切相关,再加上职称改革几十年来的潜移默化唯分数已经成为学校运转的基本动力,尽管教育部门已经下发清理“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文件,在没有解决学生分数是通向职称、奖项的路径的时候,给学生施压获得名利依然有很大的动力。

当然也有不少老师不愿意进行“题海战术”,坚决清理“唯分数”的教学,但是整个教育界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替代物。所以在减负的落实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非常茫然,不题海战术让学生干什么呢?

学业成绩可以彰显政绩、便于管理

不管是老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其他和教育、教师相关的评价都和学生的成绩牢牢绑定在一起。只要评职称、评优秀,学生的成绩都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除非取消职称、取消评优评先,否则这个推动力量机会存在。有了学业成绩几乎所有的质性评价都可以转化为量化工具,让管理变得简单起来。同时一个学校、区域比较高的学业水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绩。

学生成为了家长、老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工具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家长、老师和学校都把孩子当做了工具,成绩好的孩子就成为了改变(孩子以及家长)命运的工具,成绩好的孩子还是老师晋升、评奖的工具,也是学校、地方彰显政绩的工具。尽管家长、老师、学校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们好,但是确确实实地增加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孩子,他们往往付出更多却得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他们才是大多数)。

从大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必要去练习那么多书本知识,反而更需要灵活的思维、开拓的视野和健康的体魄,目前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大学最喜欢的那类学生。即便是减轻百分之八十的练习,学生们依然可以很好地适应大学,也就是说,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学校80%的努力都是在摧残孩子。

学习成绩成为改变命运的机制是什么?

我们要想真正减负,不能指望家长、老师去主动减轻因为孩子的分数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让学习成绩和家长、老师之间的高利害关系变得不那么相关。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真正清理把学习成绩和学生命运紧密相连的机制,还要清理把学习成绩与老师的荣誉、薪酬紧密相连的机制。

我们知道,分数之所以会成为改变命运的工具,无外乎科举,我们都知道分数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权力加成的科举却可以做到“朝为田间朗暮登天子堂”。我们知道当前的和学生分数紧密相关的职称制度、评优评先是教师的“紧箍咒”。这些机制不改变,老师家长怎么可能会给孩子们“减负”呢?

批评家长、老师和学校并不能减轻学生负担

可以说,在现有的教育下,家长、老师、学校、教育局实现他们“梦想”的路径都和压榨孩子的时间密切相关。不管如何批评和指责家长、老师没有人性,都无法避免家长把自己期望、老师把自己的福利变成压力施加给学生。要想给学生减负就必须改变这个压力传导的路径,让教育不再成为改变命运的工具,让学生分数不再成为管理老师的工具,让学生成绩不再是老师名誉、利益的来源。但是谁有魄力去实现几乎改变整个教育管理机制的事情呢?家长、老师还是学校?

作者:虹野编辑:虹野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