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正因为辽宁队成绩太辉煌,导致辽足“陷”在专业时代太难拔出来,辽宁体育局很难放手,这就使职业化之后,辽足与企业之间龃龉不断,正式职业化第一年,辽宁队就与企业冲突,场上发生兵变,此后几乎是一年一换主,一度甚至搬到北京,在国安的地盘抢主场,直到2008年,由现在的宏运接手,才稳定了下来。专业时代,特别是足球开始与企业联姻后,辽宁队成为最受惠的球队,80年代辽宁青年队进入黄金收获期,与东药联姻后,东北球员先天的身体优势和凶悍风格,东北球迷超凡的热忱,给了辽宁队以无比的战斗力,在沈阳主场满天的“李应发,大傻瓜。

67年历史的辽宁足球队,正式不存在了。由于欠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辽足未获准今年的注册,正式解散!

虽然辽足消亡,不代表整个辽宁足球的消亡,整个辽宁,还有大连沈阳两大足球基地,但是辽宁足球队的牌子,毕竟是中国足坛曾经最辉煌、最有代表性的招牌。

专业时代,特别是足球开始与企业联姻后,辽宁队成为最受惠的球队,80年代辽宁青年队进入黄金收获期,与东药联姻后,东北球员先天的身体优势和凶悍风格,东北球迷超凡的热忱,给了辽宁队以无比的战斗力,在沈阳主场满天的“李应发,大傻瓜!打防守,滚回家!”的呐喊中,辽宁队往往摧枯拉朽,打出大比分横扫对手。

1984足协杯、1985甲级联赛、1986足协杯、1987甲A、1988甲A、1989亚俱杯、1990甲A、1991甲A、1992甲A、1993全运会,这十个冠军,十连冠标志着专业时代中国足球的最高水平。

(实际上1993年还有一次甲A冠军,但那次通常被视为1994职业联赛前的试点,不被正式计入)

辽宁足球最辉煌·、人才储备最雄厚的时代,大院里足以排出两三支甲级队,连张引带的辽小虎,都还只是无人理会的“编外”。

但正因为辽宁队成绩太辉煌,导致辽足“陷”在专业时代太难拔出来,辽宁体育局很难放手,这就使职业化之后,辽足与企业之间龃龉不断,正式职业化第一年,辽宁队就与企业冲突,场上发生兵变,此后几乎是一年一换主,一度甚至搬到北京,在国安的地盘抢主场,直到2008年,由现在的宏运接手,才稳定了下来。

而在辽足解散之时,辽宁体育局还占了20%的股份,可见辽足陷入之深。

实际上,解散之前,辽足的日子并不难过。2014年至2018,五年里辽足通过出售旗下球员,收入高达4.5亿。张鹭转会费7000万、丁海峰6000万、杨善平6000万......在中超各队暴亏烧钱的日子里,只有辽足敢拍胸脯:辽宁队是中超唯一盈利的球队!

职业足球中,这样靠卖球员生存的俱乐部实际非常多,可以说,豪门之下的中小俱乐部,普遍都是这种模式。葡超有波尔图、本菲卡两大“黑店”,西甲有塞维利亚,意甲有亚特兰大、乌迪内斯,有的走高端路线,出售高价巨星,动辄数千万(如葡超黑店),有的走中低端路线,大量引进南美非洲廉价球员,稍有升值立即出售,要价也不高(比如乌迪内斯)。

但是辽足未能把这种模式持续化,到终于卖无可卖时,就撑不住了。辽足几年来欠薪欠税,如果足协较真,辽足早就该取消资格了,但正因为它是中国足坛最老的招牌,足协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今年终于这一刀落下去,实在也是想保也保不住了。

这恰恰是中国足球所谓“职业化”的恶果!职业化之前的专业时代,实际上各省市有自己的布局,一线队下面有二队(青年队)、三队(少年队),辽宁省人才储备雄厚,兵多将广,有些省市人才不多,但至少架子还维持着。

职业化一来,都奔着一线队去了,二三线建设无人理会,商人重利,对青训这种投资长见效慢的项目,谁耐烦去慢慢搞?青少年队出成绩怎么也是几年后了,谁耐烦等那么久?

而且,入局中国足坛的各商家,都是心怀鬼胎,没几个真正是把足球当作一门正经产业生意在经营,都是“堤外损失堤内补”,足球上亏点,但通过搞足球与地方政府达成交易,要政策,从别处赚回来。

2012年,辽宁队杀入亚冠,但正因为“没要来政策”,结果居然放弃,这是肇俊哲这样的名将终生遗憾。

这样盲目职业化结果就是,三线建设无人理会,而过去国家强制性监督的这一块,被“职业化”彻底冲毁。原先还依靠“社会办足球”,兴起的一部分“足球学校”,在中国足球每况愈下后也纷纷关张,曾经培养出郜林的“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从鼎盛时开学有几千人报考,到后来无人问津,竟然.....关门了!

现在中国足坛还能维持“豪门”地位的,要么是别有所图的地产界,要么是根本无所谓亏损的国企,像辽宁队这样专业时代陷得很深,既丢掉了专业时代的青训优势,又无法彻底融入市场,两头不靠,结果就是曾经中国足坛人才储备最好、底蕴最厚实、球迷气氛最浓厚的大省,竟然消亡了!

我们完全可以下结论说:1994年开始的“职业化”,导致中国足球走了一段26年的弯路!它正是今天中国足球从亚洲准一流跌到二流尾的元凶,1994鼓吹职业化的那些人,正是中国足球的千古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