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在国际卫生合作援助等方面存在专业国际组织话语权不多、对受援国国情了解不充分、合作援助方式方法简单等短板。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建立卫生合作发展部门,建立着眼长远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过度强调“标志性成果”的现状,更加注重体现对受援国基本公共卫生的重塑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5日讯 (记者 刘瑾)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我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通过派出专家团队、共享疫情信息、捐赠防疫物资等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我国在国际卫生合作援助等方面存在专业国际组织话语权不多、对受援国国情了解不充分、合作援助方式方法简单等短板。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董小平建议,要创新理念和机制。充分认识卫生国际合作的长期性、包容性和先导性,注重国家生物安全,制定长远规划,增加卫生合作援助在整体援外额度中的比例。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中建立卫生合作发展部门,建立着眼长远的评价体系,改变过去过度强调“标志性成果”的现状,更加注重体现对受援国基本公共卫生的重塑力。充分引导和吸纳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

  同时,创新合作援助方式。增加以项目为导向的“卫生工作和研究”比例,改变我国援外合作中以“建硬件、捐物资、交钥匙”为主的现状。保证项目的完整性,改变不同内容要向多个不同部委申请的限制。增加受援国和合作方资金的使用权限,改变受援国参与度偏低的现象。四是完善项目申请审批流程,逐步转为由受援国合作方申请、中方评审。

  此外,董小平建议,要创新国际组织参与和人才使用培养。更加积极地参与相关国际组织事务。有计划增加在国际组织中派遣中方雇员的力度。加强高校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创造相关专业学生在国际组织实习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