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明确物权意识尤为重要,不经允许不得随便拿他人物品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父母因为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于是孩子就撒泼哭闹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自从有了儿女后,父母们便多了几重责任和身份,一方面要照顾好儿女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要做好他们行为上的老师,当好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

然而,并非每一位父母都能正确地担负起不同的“角色”。 

在二零一七年八月,国内一对父母带着八岁的孩子去国外旅游,在航班上,孩子大声嬉闹,可是父母并没有及时阻止。 

过了不久,孩子又因为无聊不断骚扰邻座乘客,乘客在多次示意其父母约束孩子无果后,愤怒地骂了孩子的父母,这下点燃了“战火”。 

最终在飞机落地后,等待这一家人的不是旅游大巴,而是国外的执法人员。 

据国内裁判文书网统计,最近几年发生的六百多起,由溺爱造成的案件中,其中涉及刑事案件的就有百多起。  

事实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越发普及的今天,却发生这么多起家庭教育失败的悲剧。  真实地反映出错误的教育与贫富无关,关键在于父母对儿女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否正确。  

一、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如何为人 

做人的基本含义是指须遵照社会大众认可的一定方式和理念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而孩子终究是要踏入社会的,那么培养孩子  正确的做人观念和塑造良好的品德,  远比追求学习成绩、追逐物质金钱来的重要。 

因为一个三观不正的高材生远比一个堂堂正正的普通人对社会和家庭更具有危害性。 

例如前些年发生的高铁霸座事件中的硕士男、高管女,以及今年屡次违反新冠防疫规定的海归高材生等等。 

礼记有言:其德薄者其志轻。

所以学历或者高收入并不能铸就一个成功的人生,但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却是一对隐形的翅膀,能帮助孩子飞向成功。 

二、爱孩子就别放纵他  

父爱母爱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溺爱放纵却是对孩子成长伤害最大的方式之一。

特别是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之前,父母更应该明确孩子的行为界限,以此形成习惯意识。 

1、不经允许,不得拿他人的物品

小孩子因为无知和好奇心,常常见到感兴趣的物品都要碰一碰摸一摸,甚至不管物品有没有主人,就会在不经允许的情况据为己有。 

当年龄幼小的时候还能得到谅解,但在三岁以后父母还不重视起来的话,不仅会给孩子的成长埋下品德上的隐患,还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导致犯罪。 

因此父母从小就要给孩子明确物权意识尤为重要,不经允许不得随便拿他人物品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2、对孩子说“不”

父母因为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于是孩子就撒泼哭闹的情况经常会发生。 

有些父母碍于在公众场合,有些则因为心软就只能向孩子妥协,长此以往孩子发现可以通过谈条件、哭闹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父母的话语将在孩子心中毫无分量,并且一旦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还会导致孩子用暴力对待。 

因此对于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父母要绝不妥协,并及时批评施加惩罚。  因为在行为教育上不对孩子心“狠”一点,那么将来孩子必会被父母所谓的爱心反噬。  

总之,要树立孩子良好的品行,就必须要从小开始抓起,而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德观念,纠正自身的言行举止,然后才能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会更优秀。 

不想让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吃亏惹祸,家长在他小时候就请停止无止休的溺爱,别把孩子养成让人讨厌的“熊孩子”。 

网上有句话说的很对“你不教育孩子,等他进入社会有的是人替你教育他”! 

家长们,教育孩子请理智。 

:  

你有没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妙招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