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以上的对比就可以看出,诸葛亮获得的成就比郭嘉要高出一筹,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对人的观察推断,以及军事才能和大局观,而诸葛亮更擅长于内政治国,外政统兵,两人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只可惜有生之年,两人都没有办法交手,注定无法面对面的一较高下了。公元196年时,郭嘉投靠了当时曹魏阵营的主事人曹操,当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不幸身死,曹操正缺乏一位能够给自己提供后续战略方针,并能够在沙场之上颇具眼光的人才,幸运的是,郭嘉正是曹操想要的这个人。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治世安邦之才,如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算无遗策的贾诩,风流倜傥的大都督周瑜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自幼被称作人才的人物,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人才在乱世之中谋划一战一城乃至一国,才让纷乱的汉室精彩纷呈。在这些人中,有两人被后世称作旷世奇才,这两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才能,都是一般谋士无法比拟的,他们一入仕就锋芒毕露,一人死前留下三策,不仅定下了曹魏后数十年的规划方针,更是对司马懿的观察一针见血,另一人尚未粉墨登场,就能看清天下态势,为刘备设计好一统天下的道路。而这两个人因为出道与身死的时间,被后世称作“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既然如此,难道诸葛亮真的就不如郭嘉么?
根据出仕的时间先后,我们先聊一聊素有鬼才之称的郭奉孝。公元196年时,郭嘉投靠了当时曹魏阵营的主事人曹操,当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不幸身死,曹操正缺乏一位能够给自己提供后续战略方针,并能够在沙场之上颇具眼光的人才,幸运的是,郭嘉正是曹操想要的这个人。两人初次见面,曹操就以天下大势为题对郭嘉进行了一番考量,郭嘉也不怯场,当即侃侃而谈,毕竟此刻的郭嘉早已对天下大势甚至后续曹魏的走势都了如指掌,听见郭嘉娓娓道来,曹操十分满意,仿佛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这样,郭嘉这匹千里马遇上了能让他发挥出百分之百才能的伯乐,就此成为曹魏阵营之中三军的参谋长,暂居军师祭酒一职,为曹操征战沙场时出谋划策,可见其军事大局观与谋略之强。
在郭嘉的帮助下,曹操一统北方,并已经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刘备在徐州被吕布击败,无奈到许都投奔曹操,曹操既然能在煮酒论英雄时,如此露骨的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就我们二人”,可见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只怕心中早有将刘备除之而后快的心,只不过问计于郭嘉后,郭嘉认为刘备可以不杀,但是绝不能放走,虽然现在刘备看似弱小,但金麟岂是池中物,一旦有一天刘备有了条件,一朝起势只怕后患无穷。只不过曹操没能将这番话听进去,以至于后续天下三分。不仅如此,郭嘉对孙策,司马懿等人的评价也极为准确,可见郭嘉超凡入圣的识人眼光。
但即便如此,就能证明诸葛亮不如郭嘉了么?要知道诸葛亮在出山时,刘备尚且寄人篱下,势力非常弱,但在诸葛亮的不遗余力的辅佐下,刘备认真落实贯彻诸葛亮在隆中时就定下的战略方针,最终夺得蜀川,自立为帝,仅从这点就能看出,诸葛亮大局观已是登峰造极。
不仅如此,在担任丞相后,诸葛亮更能提出多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内政上的领导力超凡入圣,这样的人才,可与管仲,萧何一较高下。在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治理下,蜀汉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支撑他可以六次北伐。更能在北伐时让司马懿都叹为观止,不得不用苦熬的方式取得胜利,可见诸葛亮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其他方面,都是当世顶尖的人才。
从以上的对比就可以看出,诸葛亮获得的成就比郭嘉要高出一筹,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对人的观察推断,以及军事才能和大局观,而诸葛亮更擅长于内政治国,外政统兵,两人没有太多的高下之分,只可惜有生之年,两人都没有办法交手,注定无法面对面的一较高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