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關羽的心在受封時就已經飛到樊城前線了,過去被劉備定在荊州不能動彈,只能眼睜睜看其它人在漢中屢立戰功,連老黃忠都一戰聞名,和我同等身份。即使真要進攻樊城,當時漢中已無戰事,軍中還有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等將領可用,不僅會派兵將接替關羽鎮守荊州,防備孫權奪城。

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如果按照當初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佔據荊益兩州,修好孫權,待曹魏內亂,則派一上將從荊州進攻南陽洛陽,劉備親自率衆從秦川出擊,劍指長安,則兩座都城在手,天下可定。
漢中之戰後,劉備獲勝,曹操退走。此時,當初的戰略框架基本成形,漢中拒曹於外,保障益州發展;荊州也牢牢在手。這時,剛剛結束兩年漢中之戰的蜀漢,正該休養生息,發展國力,以待時機實現最後的戰略出擊。
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雖然最初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最後卻被一直和關羽有怨的孫權偷襲得手,荊州丟失,關羽父子也命喪江東。
根據三國志記載:羽初出軍圍樊,夢豬齧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關羽剛圍攻樊城時,曾夢到一頭豬咬腳,醒後他對關平說,我年紀大了,這次看來回不去了。古人是非常迷信的,這種夢的凶兆讓關羽預感到敗亡的結局。
那麼,明知可能失敗,關羽爲何堅持發動襄樊之戰,從而把蜀漢戰略的大好形勢就死葬送,是依令行事,還是一意孤行?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衆說紛紜,有說是劉備指使的,依據就是《三國演義》中把攻樊城的建議,推到了諸葛亮身上,可《三國志》裏,又從來沒有關羽受命出征的記載,這樣來看,曾是蜀官的陳壽寫的《三國志》,自然還是可信一些。
要知道,在漢中之戰前,孫權爲了討還借給劉備的南郡,就有過派呂蒙攻打荊州的先例。當時劉備深知漢中作爲益州咽喉的重要性,爲了避免兩線作戰,因此和孫權簽下湘水之盟,以湘水爲界,將荊州的桂陽、長沙劃歸東吳,而孫權的荊州重鎮南郡(今江陵)仍在蜀漢手中。這讓孫權一直耿耿於懷。
且不說漢中之戰後蜀漢國力衰弱,急需恢復生產,劉備不會勿忙發動戰略反攻;即使真要進攻樊城,當時漢中已無戰事,軍中還有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等將領可用,不僅會派兵將接替關羽鎮守荊州,防備孫權奪城。還會直接支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如果是那樣,襄樊可破,荊州也不會丟失,豈不兩全其美。
所以,攻打樊城,其實就是關二爺被封爲上將軍,假節鉞後,第一次行使自主攻伐權的擅自決定。如果沒有這個假節鉞自主權的封賞,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
在關羽眼裏,除了大哥劉備,三弟張飛,還有個沒結拜的子龍趙四,其它人統統都不在他眼裏。漢中之戰獲勝後,蜀漢上下形勢大好一片歡騰,只有關羽接到封賞時心情不好,怎麼黃忠這個老頭也和自己同列四方將軍,不就定軍山砍了個夏侯淵嗎。
其實關羽的心在受封時就已經飛到樊城前線了,過去被劉備定在荊州不能動彈,只能眼睜睜看其它人在漢中屢立戰功,連老黃忠都一戰聞名,和我同等身份。這讓身爲漢壽亭侯的一代武聖,怎能不技癢難耐,急於表現呢。
就像咱們看中國足球,一邊大罵一邊恨不得自個套上球鞋上去。此時的關羽也一樣,更何況現在已經假節鉞,能自由調兵了。是時候單獨幹票大的,讓他們瞧瞧,爲啥我是四方將軍之首,爲啥我是漢壽亭侯,老黃忠你給我瞅着,看一代武聖關二爺給你示範下,什麼才叫真正的大軍功。
老黃忠斬的是夏侯淵,咱關二爺也不能掉檔次。襄陽的守將呂常知名度太低,曹仁是曹操的堂弟,也是魏國名將,拿他練手剛剛夠格。於是關羽帶兵就把樊城圍上了,水淹七軍後,發現樊城不過如此,乾脆分一路兵馬,把襄陽圍住同時攻打,這樣一個打兩個才能顯得更有能力嘛。
就這樣,渴望立功的關羽身陷襄樊之戰久攻不下,上庸的孟達劉封又拒不派兵支援,更爲讓人煩心的是,糜芳押運糧草遲遲不到,軍心已然動搖。
按說這時候關羽已經背靠水淹七軍的震天之功,撤兵返回荊州不僅不丟臉,而且不會給碧眼小兒孫權偷襲的機會。
但關羽當時畢竟已是58歲高齡,他知道這一戰或許是自己的最後表現機會,畢竟那時的人壽命都不長,他擔心自己這一撤,只能在荊州的任上鬱鬱而終,再也難以攻城略地了。
荊州失守,關羽敗亡後,劉備又急吼吼要爲關羽報仇,奪回戰略重地荊州。結果夷陵之戰再一次慘敗將蜀漢拖入日漸沒落的時代漩渦。
參考史料:《三國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