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成了孩子和家长之间难以弥合的伤口。

又双叒叕有孩子花光家里积蓄,给游戏充值

"现在不仅孩子读书的钱没有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是一个母亲的无奈,一个环卫女工算是没被亲儿子气出好歹。

陕西西安,环卫女工李女士,两天前看到自己的储蓄,差点没晕厥,她一个月2700的工资,辛辛苦苦攒了6年的接近3万块钱,突然不翼而飞,吓得她手都哆嗦了。

仔细一查才发现,是她12岁的儿子,最近花钱给游戏充值,全都砸在里面了。

不光是每年要交的学费,现在每天要吃饭的开销,都一起充值了,接下来可怎么办?

这可不是个例,几乎每个月都有类似的新闻出现。

远的不说,就说5月24日,杭州的一位菜场员工陈女士说,她儿子给游戏充值2万,让一家人心疼的不行。诸如此类的新闻,太多太多。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这个网络游戏有什么好?怎么就能让孩子冒着被父母训斥的风险,也要充值进去呢?

想弄明白,可能要问问斯金纳的白鼠

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设计了一个箱子,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简单点就是,在箱子里装上饥饿的白鼠,按键就能获得食物,实验为了做出差异参照,食物是由固定时间间隔和随机时间间隔配送的,通过记录白鼠学会按键后的行为时间长度,判断几率对生物的影响。

最后发现,随机掉落食物的小白鼠,学会按键后,保持行为的时间最长。

那这说明了什么?跟孩子玩游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孩子要疯狂给游戏充值?

斯金纳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统计几只老鼠的行为,更关键的是,他得出了一个心理结论,有关于获得或失去奖励,对人心理的作用,他把这种作用分为了正强化和负强化。

我们说的通俗且直接一点,人都是有需求的,也渴望刺激。

当你比较容易获得某种刺激的时候,这个行为会很容易忘记,养成不了后续的行为习惯。

但当这种刺激变得随机,变得不那么好掌握时,反而会刺激人去获取它,让人很想抹平这种不确定性,达到获得奖励的愉悦感。

于是……

孩子们,就像那只拼命点按键,索取食物的白鼠一样,渴望用充值,抹平他在游戏里的不确定,让他一直赢,一直获得"我很棒"的愉悦。

被充值伤害的父母想一想,你会鼓励孩子吗?

杭州的陈女士,因为卖菜,早出晚归,没有办法带孩子,孩子爸爸的工作也很忙,孩子一直处于缺乏父母管束的状态,而亲子相聚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孩子考好一点。

陕西的李女士,做环卫就更不说了,辛苦的工作,起早贪黑,靠勤勉换取一家人的温饱,所以她格外渴望孩子能自立自强,用读书跨越清贫的门槛,以后能过得更好。

但,偏偏就是这样的家庭,孩子就是不愿意学好,玩游戏多香,多快活啊,为什么?

现实不能满意的时候,游戏里只要我的装备好一点,就能成为"顶尖",那他们还不拼命地按下可以获取"食物"的按键?

家长没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孩子他们期待的鼓励,只有无尽的鞭策,换成成年人,也会受不了的。

面对孩子把积蓄花光充值游戏,父母可以怎么办?

好在政策上,总是对未成年人有所保护的,同时也保护了这些未成年人的家长。

前几天最高法出台了一则《指导意见》,明确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8周岁及以上的未成年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包括给主播打赏及充值网络游戏,监护人在请求网络服务者返还款项时,法院应该予以支持。

当然了,虽然这是在给未成年和他的家庭撑腰,可这个措施,毕竟治标不治本。

难道这次要回来了款项,下次还能要回来吗?如果孩子成年了,依然不懂事,和家里对着干,那就不受该指导意见的保护了。

最终,家长不还得捋清楚,如何帮助孩子吗?

多陪陪孩子,就算时间不够,至少多鼓励一下他们,而不是催促他们成功,不是谁都有超高智商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