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时光,多特三次问鼎德甲,拜仁则是4次捧起奖盘,两支球队各取得一次欧冠冠军,创造了德国足球的一个时代,德国国家德比之名也开始声名鹊起。2013年的欧冠决赛是德国国家德比的又一个分水岭,格策加盟拜仁只是一个开头,莱万、胡梅尔斯等多特当家球星在此后几年相继投奔死敌,夺回冠军奖盘的拜仁再未让王权旁落,国家德比6比0、5比0这样的血洗不在少数,过去5个赛季国家德比取得8胜1平2负的绝对优势。

一场决定德甲冠军归属的天王山之战,一次夹带信仰与意志的极致碰撞,当火力全开的拜仁慕尼黑与多特蒙德相遇,复赛后的德甲终于将迎来真正的高潮。德国国家德比,在德语中被写作“Der Klassiker”,意即“德国经典比赛”,这个名号过去曾经属于拜仁与门兴的对抗或者是拜仁与汉堡的竞争,但过去近三十年,它只属于多特与拜仁的较量。

两支球队,两个地区,红与黄的交织总是充满激情,无论场内场外,拜仁和多特都是德国足球最特点鲜明的代表,他们的恩怨,早已不局限于场内,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竞争,让人心驰神往。

球场对抗——缘何成为国家德比

在此前的56个赛季中,拜仁28次拿到德甲冠军,是德甲当之无愧的绝对王者。迄今为止南部之星已经实现了德甲七连冠,而上一个从他们抢走冠军奖盘的,就是多特。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之前多特并不是德国足球的第一梯队,他们1989年用一个德国杯冠军结束23年的冠军荒,1994/95赛季才获得队史第一个德甲冠军,现在却已五次加冕,成为这片土地捧杯第二多的球队。

多特与拜仁历年德甲成绩对比,前者黄色,后者红色

多特与拜仁的战争,也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双方的恩怨不在少数。拜仁曾在上世纪70年代11比1血洗多特,那时的大黄蜂还算不上德甲强队,就此沦落降入乙级,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跌跌撞撞,直到希斯菲尔德入主,购入包括穆勒、朱里奥-赛萨尔、科勒、萨莫尔以及里德尔在内的年轻球员,多特才走向崛起。

1991/92赛季,多特两次面对拜仁都是3比0大胜,这是他们时隔26年首次联赛双杀对手,拜仁当赛季只获得联赛第10——这是他们队史第二差德甲战绩,而多特跃居亚军,步入黄金时代。此后,两支球队的故事就成为德甲对抗的主旋律,除了勒沃库森中途“插上一脚”,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拜仁多特都是德甲争冠的主角。

1994/95赛季和1995/96赛季多特夺得德甲两连冠,威斯特法伦球场扩建之后,大黄蜂进入全盛时期。1996/97赛季,他们所向披靡地杀入欧冠决赛,3比1击败了拥有齐达内、德尚、皮耶罗等巨星的尤文图斯,里肯的世界波破门技惊四座,黄黑色在几经沉沦后终成欧洲足球的主色调。

只是,全盛时期的多特却始终无法在德甲中击败拜仁,1996年到2002年,拜仁在德国国家德比中取得了7胜7平的战绩,这其中却是冲突不断——1996年拜仁队长马特乌斯嘲讽多特大将穆勒是“哭包”,导致穆勒掌掴马特乌斯;1998/99赛季第二次交锋时,卡恩飞踹查普伊萨特,随后又咬了赫里奇的耳朵;2000/01赛季双方的第二次交锋涉及冠军争夺,在69000名观众面前两队进行残酷肉搏,裁判共出示了13张黄牌和3张红牌,这也创造了当时德甲红黄牌纪录,双方握手言和,拜仁最终夺冠;

2002/03赛季拜仁主场迎战卫冕冠军多特,莱曼不满主裁,破口大骂后染红离场,用完换人名额的多特只能用2米02的扬科勒客串门将,捷克人竟然守住城门20分钟,一时成为佳话……

1995年到2003年的8年时光,多特三次问鼎德甲,拜仁则是4次捧起奖盘,两支球队各取得一次欧冠冠军,创造了德国足球的一个时代,德国国家德比之名也开始声名鹊起。不过进入21世纪之后多特遭遇低谷,拜仁的挑战者则从不莱梅变成斯图加特,又转换为沃尔夫斯堡,直到克洛普打造的重金属摇滚崛起,才掀开诗篇的另一页。

攻守之间——青春与意志的交锋

直到2007/08赛季,多特还丝毫没有崛起的势头,当时拜仁夺得德甲冠军,而大黄蜂只名列第13。是克洛普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主导了苏博蒂奇、胡梅尔斯、格罗斯克罗伊茨、斯文·本德、巴里奥斯、莱万多夫斯基、香川真司的加盟,并提拔了年轻的格策、施梅尔策,帮助球队召回沙欣和罗伊斯,又一个黄金时代呼之欲出。

与此同时,拜仁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强势,罗本和里贝里的到来,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正式开启。或许,我们可以将2010年作为一个分水岭,从那时起多特和拜仁塑造了又一个黄金十年的对抗。

2010/11赛季,克洛普的重金属摇滚终于成型,大黄蜂彻底浴火重生,第7轮的国家德比,他们2比0完胜拜仁,用行云流水的进攻和坚如磐石的防守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那个赛季,多特时隔19年后再次联赛双杀拜仁。

2011/12赛季的多特变得更加恐怖,在这个赛季与拜仁的两回合比赛中,多特都以1比0取胜,罗贝里被完全锁死。而在德国杯决赛中,莱万大演帽子戏法,香川真司完成传射,克洛普的弟子又以5比2羞辱拜仁,历史上首次完成对死敌的“五连杀”。

这是属于青春与意志的对抗,拜仁当然不会服输。2012/13赛季,拜仁送给了巴萨“七喜”,莱万的大四喜则击碎了皇马的梦境,德甲球队第一次会师欧洲之巅,两支球队踢出了近年来节奏最快的欧冠决赛。年轻的多特没能像前两个赛季一样阻止拜仁,罗本用绝杀完成救赎,足球世界又一次被巨头垄断。

2013年的欧冠决赛是德国国家德比的又一个分水岭,格策加盟拜仁只是一个开头,莱万、胡梅尔斯等多特当家球星在此后几年相继投奔死敌,夺回冠军奖盘的拜仁再未让王权旁落,国家德比6比0、5比0这样的血洗不在少数,过去5个赛季国家德比取得8胜1平2负的绝对优势。上赛季是多特最接近掀翻霸权的一次,结果青春不敌铁血,长期领先的大黄蜂最后崩盘。

2017/18赛季,拜仁6比0血洗多特

拜仁会维系自己的地位,多特也会持续挑战,这样的对抗会持续下去,毕竟两支球队都有自己无法抛却的信仰。

信仰之争——日耳曼意志与多特精神

拜仁作为德国的代表球队,集中体现了德国人的特质——内敛而不失突破,沉稳而不失进取。这支球队以德国人的铁血气质和钢铁般的意志,踢出了理性足球的最高境界。

确实,拜仁的百折不挠让人钦佩——1999年成为了曼联诺坎普奇迹的背景板,两年之后就卷土重来称霸欧冠,2010年和2012年两度欧冠决赛折戟,2013年终成三冠王霸业。拜仁的经营策略一向以稳健和低调为特征,虽然它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不像曼联和皇马那么声势浩大,但在全世界的球迷心中,拜仁仍树立了豪门的实力地位。

相比之下,多特则代表了一些更加纯粹的东西——进取、隐忍和忠诚。威斯特法伦南看台就是这只球队最大的财富,也许格策离开过,莱万多夫斯基会走,甚至胡梅尔斯也曾丢下了队长袖标离开,但黄黑旗帜从来不会消失。

“沿着失去的大耳朵杯之足迹!”这是威斯特法伦球场南看台的死忠们在欧冠赛场发出的响亮的呼吼声,伴随着的是那一张经典的手拿望远镜追寻圣杯的死忠球迷的巨幅画像,从这个层面看,多特更像是一个守望者,守望着崛起,守望着信仰,直到永恒。

足球能够展现的不止是竞技本身,多特和拜仁同样在散发着各自城市的特质——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市,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诞生于这里的拜仁,在球队风格上也夹杂着古典的优雅和现代化的狂野。

慕尼黑

多特蒙德则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作为欧洲传统的工业重镇,鲁尔区在历史沧桑洗礼后逐渐落后,不过工业化的步伐始终根植在这片土地的人民身上。于是这样一座城市充满了狂热的气息,演绎出重金属摇滚的酣畅淋漓。

多特蒙德

看吧,德国国家德比背后有城市特质的激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体现在足球风格和球迷身上,赋予了这场战争更深的韵味。

结语:时代变迁,斗争不止

德国国家德比,从来不局限于一场比赛的较量,双方的恩怨罄竹难书。21世纪初,多特濒临破产,时至今日双方都在为当初拜仁是否救济大黄蜂大打口水仗。另一个战场就更加引起广泛讨论——多特球星总是加盟拜仁,以致于球迷戏谑拜仁是“挖掘机”,给这支铁血军旅带来不少误解。

绿茵世界的竞争从来没有对错之分,胜利总归属于意志更为坚定的一方。如今,后罗贝里时代的拜仁正在努力寻回传统,而哈兰德、桑乔、布兰特们构筑起多特又一次的青春风暴。德国国家德比,已经好久没有如此充满悬念且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明天凌晨,无论空旷的威斯特法伦球场书写怎样的故事,都注定将载入足球史册。

(南看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