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谷一说:“《乡恋》这一版音域不是很宽,唱的时候娓娓道来,比较抒情,人性化一点。新上阵的四部热线,被点播《乡恋》的观众打得火热,这一幕,1983年春晚导演黄一鹤记忆犹新。

【歌声里的中国:《乡恋》】《乡恋》登上1983年首届春晚舞台,是谁的功劳?这首当年的“靡靡之音”,创作本意是什么?

1979年12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乡恋》随即传遍街头巷尾。编曲时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流行元素,以及演唱者李谷一的“半声唱法”,让当时的听众耳目一新。

李谷一说:“《乡恋》这一版音域不是很宽,唱的时候娓娓道来,比较抒情,人性化一点。‘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跟以往唱的抒情歌曲‘高强响硬’就不一样了。声音用得很甜美,再加上作曲家的配器,用了很多现代的手法,‘咚咚咚咚’这种鼓点子,再就是有了探戈节奏,以前不可能用这种节奏。”

接下来的几年里,关于这种演唱方式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直到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观众的喜爱将《乡恋》又一次推上舞台。新上阵的四部热线,被点播《乡恋》的观众打得火热,这一幕,1983年春晚导演黄一鹤记忆犹新。

黄一鹤说:“5盘子条儿呢,每盘都一大堆一大堆的,那观众在下面告一状,说你们电视台欺骗观众,说是电话点播可以,我们点了这么多条,你也不给我们唱,这不愚弄群众吗?这他也受不了啊。”

“一跺脚,一咬牙,‘唱吧,让李谷一唱《乡恋》’。”李谷一回忆说。

1983年春晚姜昆报幕:

下面市运输公司四厂董庆贺等5人、山西太原市山西省邮电学校、国营西安化学材料厂李平杰……差点都能把我憋死喽(观众笑),他们点播《乡恋》!大家欢迎……

《乡恋》本来写的是王昭君离开家乡踏上漫漫和亲之路时,把家乡的山水看作自己思念的亲人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怀。多少年以后,歌中故事已被人渐渐淡忘,但轻柔旋律中的真挚情感,却代代传唱,永不褪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