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个交战国家都非常重视火炮的应用,并且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火炮,交战双方也都饱受其强大火力的摧残,火炮技术也在一战时期得到重大发展及改进。


至1914年9月,一战已进行了2个多月,德军在战争爆发之初凶猛的进攻遭到遏制,英法联军成功保住了巴黎,并且经过短暂的休整后英法军队开始在巴黎城外进行反击,此次反击作战震惊了德军指挥官,他们发现自己不仅低估了英法残余部队的力量,而且己方的士兵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耗减,大批德军死于炮火之下,大炮本就是战场上的常青树,在1914年又获得了重大技术改进,当时最凶悍的作战武器之一便是英制18磅野战炮。

18磅野战炮发明于20世纪初,于1904年首次服役,它是世界上第一款拥有有效反后座装置的火炮,18磅野战炮的炮口宽约3.1英尺,炮尾装有反后座装置,炮尾装有两根能够吸收炮管后坐力的大弹簧,能使炮管在设计后回到原位,所以射击后长49英尺的炮管会整体回退,无需再移动炮身就能完成复位,所以开火时基本上不会射偏目标,每次炮击后它都是这样。



在有效地反后座装置诞生之前,每次炮击后炮弹或地面产生的后坐力都会让炮身后移,需要炮手拖动大炮,完成复位,之后检查炮击目标是否被命中,在19世纪传统火炮装填的是黑火药,每分钟能够射击2到3次,已经相当厉害,到了1914年,一战中交战双方都开始使用现代火炮,每分钟能射击6到30次,18磅野战炮之所能够快速炮击,不仅是因为有反后座装置,它还有一个分离式炮闩,能够快速实现炮弹的装填、发射及退炮壳的过程,18磅野战炮射击精准度也大大提高。

18磅野战炮像步枪一样装有瞄准镜,能帮助炮手更精准的瞄准,它不仅能射出炮弹,还夹杂着霰弹,能向马恩河沿岸的德国步兵抛射出大量金属球,一位德国一战老兵回忆当年战况时这样说道:“我们无法突破他们的弹幕,每分钟有上百发炮弹打向我们,我们接到命令一个个跑步穿过弹幕,我们趴在地上看前面的人怎么冲过去,一些人不管身边爆炸的炮弹发疯似地向前冲去,结果竟然奇迹般地穿过去了,另一些人则整个人被炮弹炸起的泥土埋没了,或者身体被弹片撕碎,这种直接炮击使炮兵赢得了全面的战场主动权。


越发频繁的炮击也逼迫士兵们挖掘战壕,钻到地下来躲避炮火。现代炮火使英法守军大占上风,德军被迫后撤,放弃了下一轮进攻计划,德军迅速从巴黎后撤退到贵妇小径处掘沟自守,这就是堑壕战的开端。堑壕战将证实旧式的骑兵和步兵方阵冲锋战术已不再适用,一旦敌军开始挖战壕并躲在里面架设好机枪,布置好火炮,设下铁丝网,单靠步兵就已经没法再冲破,骑兵就更没有用了,为了避开彼此的防守炮火,德军和英军都开始使用迂回包抄战术,然而都没能够成功,这一系列战事被后来称作奔向海边的运动战于是大量堑壕应运而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