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燕化醫院或許在線上線下“無差別”方面體現得最爲徹底——“患者打開App,從‘視頻問診’模塊掛的是線上號,‘預約掛號’模塊掛的是線下號,兩個途徑累計掛滿了這位醫生的號源後,掛號就停止了。李嘉則進一步展望,未來線上問診除複診病人外,也能向首診病人覆蓋,這意味着互聯網診療平臺將真正進階爲平行於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

原標題:三甲醫院視頻問診靠譜嗎?記者詳解背後“門道”

輕點屏幕、等待接診、在線開藥、送貨上門……目前,北京已有協和醫院、阜外醫院、宣武醫院等6家醫療機構可提供“互聯網+醫保”服務。“互聯網診療”近年愈發火熱,它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記者發現,這絕不是表面上醫院紛紛推出自家App這麼簡單,背後承載着醫療機構滿滿的探索實踐,還有對未來的謀篇佈局。

體驗:藥品連帶底方收據 跨越千里郵寄到家

遠在新疆的心血管病人劉老爺子,通過“掌上阜外醫院”App掛號,將自己既往檢查資料上傳後,很快得到了北京專家詳盡的指導。由於當地藥品不全,阜外醫院還將劉老爺子所需的所有藥品,連帶底方、收據等精心打包,跨越兩千餘公里郵寄到他手中。

家住燕山的付女士,是一名視力障礙患者。藉助升級後的“北京燕化醫院”App,她不需要任何人幫助也可獨立完成線上問診,“就醫”不再是生活中最大的難題。

王先生患有腦梗死、高血壓,曾在宣武醫院入院治療,出院後情況比較穩定。最近他發現藥快喫完了,便通過“掌上宣武醫院”App向主治醫生陳述病情,並希望再開些藥。這一需求迅速得到了滿足。更驚喜的是,快遞小哥不僅將藥品送到家門口,所攜帶的醫保支付終端設備,還能夠讓王先生直接使用醫保卡進行結算,不必再跑到醫院劃卡了。同樣通過這一App,還有輾轉難眠的患者於深夜發起問診,凌晨四點,便收到了醫生的回覆……

跨地域、無障礙、實時結、全天候……插上科技的翅膀,北京多家醫院近年來持續加大對互聯網診療服務的探索,種種以往難以想象的就醫場景,正逐步成爲現實。更可喜的是,自今年3月2日北京燕化醫院首家開通線上診療醫保報銷至今,已有阜外醫院、北京長峯醫院、宣武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另外五家醫院加入到這一隊列中。線上診療與醫保的攜手,爲整個流程賦予更爲完備的深層意義。

監管:視頻覈對患者身份 線上交流全程留痕

享受輕鬆便捷的線上診療服務,患者和醫院間可能只隔着一個簡單的App。而爲了打造好這一溝通“窗口”,各家醫院均進行了長期繁雜的考量與推敲。

“臨時抱佛腳肯定是來不及的”,宣武醫院黨委副書記李嘉告訴記者,早在2018年,宣武醫院就啓動了自家官方App的功能模塊設計、具體流程打磨等工作。2019年底,App正式開始投入使用,集合了導診諮詢、預約掛號等諸多功能。

已實現“互聯網+醫保”服務的其他幾家醫院情況大體類似,“其實網絡技術沒問題,只是之前在醫療層面上沒有去做。”阜外醫院副院長楊偉憲表示,“受疫情驅動,北京市又有相應政策,在App基礎上增添線上問診功能,乃至於後續的醫保報銷,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記者發現,從安全角度考慮,目前各家醫院線上診療平臺均只接受複診病人。開具的處方需經藥師審覈後再配藥,與實體醫院服務質量完全無異。

而在複診患者認定方面,阜外醫院範圍比另外幾家略廣。“首診即便不在我們醫院,只要以往做過心血管方面正規的治療或檢查,能夠提供心電圖,心臟彩超等資料,也將他視作複診病人。”楊偉憲解釋,作爲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阜外醫院相當一部分病人是轉診上來的。線上問診開通至今,近萬人次的問診量中,55.3%都是外地病人,充分體現了醫院特色。

在信息監管方面,各院均採取視頻覈對等渠道對患者身份進行把關。此外,患者與醫生間所有線上溝通交流,也能做到全程留痕。“比如萬一有個醫生跟患者說好,你沒事兒就掛我的號,我給你一句話回覆完,然後你再掛號,我又給你一句話回完。”李嘉舉例,由於診費可以實時進行醫保結算,醫生又能得到經濟上的鼓勵,某種程度這也是一種騙保行爲。“類似這些情況如何監管,我們都考慮到了,可以說想得已經非常細緻了。”

接診:有醫生利用“碎片”時間 有醫院線上線下無差別切換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6家醫院的“互聯網+醫保”服務,在安全、規範等大方向上舉措基本一致。而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具體環節設計,各自又有着不同模式的探索。

例如,醫生如何通過App接診?北京燕化醫院或許在線上線下“無差別”方面體現得最爲徹底——“患者打開App,從‘視頻問診’模塊掛的是線上號,‘預約掛號’模塊掛的是線下號,兩個途徑累計掛滿了這位醫生的號源後,掛號就停止了。”燕化醫院副院長邵學財介紹。

醫生出診時,第一個是線下病人,那就面對面接診。第二個若是線上病人,醫生便切到線上平臺,請病人視頻問診。“整個流程唯一的區別,只有病人來沒來醫院。”邵學財坦言,考慮到視頻問診剛起步,量不太大,便沒有將線上線下隊列區分開來。當然,這種模式需要客服提前與線上病人聯繫,告知大約就診時間,並提示他關注邀請信息,以及時進入診間,保障接診流暢運行。

宣武醫院和阜外醫院瞄準的則是醫生“碎片”時間,採用自願+鼓勵相結合的方式,要求醫生註冊App的“醫生端”。當有患者發起問診,醫生會收到提醒,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回覆患者需求,目前兩院開通醫生端的醫生均超過了200位。

一次掛號,患者問診“有效期”是48小時,若超時醫生未回,掛號費會原路退回。楊偉憲解釋,這是考慮到線上問診的都是慢性病複診患者,相對病情並不緊急。另外有些複診病人可能詢問後需要做檢查,期間如果檢查結果出來,就不用再掛號,直接可以讓醫生看了。

目前,宣武醫院線上問診每位醫生每天可掛號源有數量限制,阜外醫院則不限號,而這也會根據發展做出優化。“現在全院每天共二三十例線上問診量,還沒聽說哪位醫生忙不過來。”楊偉憲表示,今後若某些醫生問診量過大,會考慮通過團隊等形式進行分擔。

在藥品配送環節,燕化醫院和宣武醫院均選擇與順豐合作,由快遞小哥手持支付終端,爲患者配送藥品的同時進行醫保結算。值得一提的是,燕化醫院疫情期間推出了免費快遞到家服務,自3月2日至今共170餘例送藥上門,均免收患者快遞費。

阜外醫院則推行了藥品處方外延,對醫保患者,可配送到離家近的,醫保相關聯的藥店。患者去取藥時,就能在藥店進行醫保結算。對自費病人,或需要收據報銷的病人,也可由醫院將藥品、底方、收據打包,通過EMS來郵寄。

而據媒體報道,長峯醫院則是與叮噹快藥達成合作,藉助後者的叮噹智慧藥房與物流配送體系,來提供藥店取藥或配送上門服務。

展望:節約醫療資源 從複診向首診病人覆蓋

對“互聯網+醫保”服務展開實踐後,各院也總結出未來有待克服與改進的“發力點”。如外部藥房藥品與醫院藥房藥品不一定完全對等,物流配送上也具有一定侷限性,而被提及最多的,仍是老百姓的就醫習慣。

隔着屏幕的醫生是否真的會讓患者安心?邵學財坦言,觀念轉變沒法一蹴而就,只能用效果持續培育。“明確診斷的前提下,慢性病複診到了醫院後,實際上大多也是爲了開藥,線上問診是對醫療資源的一種節約。”

在楊偉憲看來,尤其北上廣深等地,三級醫院所接診的病人,許多都是轉診上來的。“從設備到基本的技術,全國都在做普及。互聯網診療就是把網上能替代診室的工作先替代掉,沒有風險而且非常方便。”

她理想中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就醫場景是這樣的:病人先通過線上問診瞭解自己到底有無疾病,若醫生懷疑,會推薦病人做相應檢查。這些檢查在基層醫院即可完成,甚至不需要到北京。待確認患有疾病,醫生可以指導病人如何幹預,確實有必要到阜外醫院現場就診或入院,再預約掛號,相應綠色通道也會隨即安排。

李嘉則進一步展望,未來線上問診除複診病人外,也能向首診病人覆蓋,這意味着互聯網診療平臺將真正進階爲平行於實體醫院的互聯網醫院。“這也取決於科技能發展到什麼程度,現在已經可以遠程操控機器人爲患者做手術。將來是不是能開發出和人手感知一樣的工具,通過操控工具來感受患者身體體徵的變化?想一想真是很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