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成都的文状元骆成骧,晚年曾邀集四川军政界人士,筹集了一笔资金,在少城公园内修建了一家武术馆,担任首任馆长。

自从入了武术的坑之后,当时成都的“武士会”来请他当会长,“射德会”也请他当会长,他都欣然接受。

有人就好奇了:“你是以文章大魁天下而名显于世的,为啥要弃武从文了呢?”

骆成骧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大堆,什么孔子周游列国时腰佩长剑,说明他精善剑术;《礼记》记载孔子“弋不射宿”,不射静物只射飞鸟,说明其箭法之高明;孔子三千弟子里的七十二贤人也是文武全才,子路就十分勇武,连孔子都自愧不如“由子勇,贤于丘也”。

当然了,迟暮之年的骆会长心里清楚:如今国贫民弱,倘不思尚武自强,强国强种,则华夏危殆甚矣!

他在射徳会门口写了副对联:勉诸君体育、德育、智育;期万世国强、家强、身强。

还在资中武庙里写了副对联:孔夫子、关夫子、两个夫子;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再次强调了中华文武同源之道,也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开端。

讲文武之道的辩证关系,骆会长极其擅长,但真要让他露两手,就有些尴尬了。

即便他努力学习射箭,却还是连弓都拉不满,经常射不到箭垛,练武也站不稳桩,又有支气管炎,练两下就累得气喘吁吁的。

可骆会长却并不觉得尴尬,还弄了把宝剑挂在腰间。

朋友们看着都觉心惊胆战,怕这宝剑把骆会长自己给伤着。但骆会长却不以为意,说自己垂垂老矣,明知无法在武术上有大成就,却如此身体力行,是因为对后辈寄予了无数期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