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家长都误以为,给到孩子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制造一些成长小麻烦。给孩子制造小麻烦,就是挫折教育吗。


文:凭阑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要给孩子制造哪些“小麻烦”,孩子才能更好长大呢?

给到孩子挫折教育,是当下很多家长都在追捧的教育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正确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

给孩子制造小麻烦,就是挫折教育吗?

并不是!

1

一位当老师的朋友曾向我讲述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低年级孩子,被一帮孩子追着欺负,他拼命跑,最后被逼到墙角,无处可逃。

孩子们蜂拥而上,还好他及时出手制止。

最后他告诉这个孩子,以后被欺负,要往老师办公室跑,这样才能获救。

我表示认可,但是朋友却感叹,这是家庭教育所造成的悲哀。

一个不会求助,不懂得利用环境进行求救的孩子,将面临更多的成长磨难。

这也是缺乏挫折教育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很多家长都误以为,给到孩子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制造一些成长小麻烦。

而这,就是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偏差。

刻意给孩子制造麻烦,这不是教育,而是惩罚。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对挫折恐惧,麻木,而是让孩子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要让孩子懂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

更要告诉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要学会开口求助身边人。

因为教会孩子求助,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一环。

它极有可能会在某一关键时刻救孩子一命。

2

挫折教育的核心,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面对挫折。

在给予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被“关注”的。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我会一直陪着你,你并不孤单。

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还请与孩子站在同一战线,而不是对立面。

首先,认可孩子的情绪。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遇到问题时孩子难免会焦虑,闹脾气,家长不要着急否认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共情、理解。


帮助孩子去消化情绪,而不是继续给孩子内心“添堵”。

然后,认可孩子的付出。

面对挫折,孩子有尝试过去突破,去攻克,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家长要看到孩子努力应对的过程,而不是否认孩子失败的结果。

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努力,认可孩子的付出,结果好坏与否,并不那么重要。

因为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还有家长的陪伴。

3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非黑即白”的极端方式去判定,家庭教育也不能说孰好孰坏。

挫折教育对于部分孩子的确有用,但并不表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家庭教育模式。

所以家长也不用过于刻板的认为,什么教育就是好的,就应该去效仿。


更不要一味追求挫折教育,告诉孩子:不能这样,这是错的,那不能做......

都说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心狠。

很多家长却误会了其中的意思,不断给孩子成长制造挫折,然后狠心让孩子独自去应对。

这样的“狠心”,大多数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让孩子成为一个敏感、脆弱的人。

要知道,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心有所依。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关爱,给予孩子温暖与希望,才能令孩子拥有足够的底气与力量去面对这是个世界。

拥有足够底气与力量的孩子,即便身处险境,也能时刻向阳,期待美好与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