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溫榆河河邊,唐瑞正在觀鳥,他的揹包常年裝着他的“寶貝”:20-70倍的單筒望遠鏡、三腳架、錄音設備、耳機、頭燈、單反相機、筆記本、漁夫帽。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爲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

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着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42種鳥類。除了名稱,他還清晰地記得每一種鳥類的數量。

與十年前剛來京相比,唐瑞早已不是孤獨的觀鳥人,如今外出他常常會遇到其他陌生的鳥類愛好者。他覺得,這意味着在北京喜歡、關注鳥的人更多了,“只要不驚擾、傷害到鳥類,總體上就是好現象。”

作爲一名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已經觀鳥、護鳥近十年。合作伙伴陳姝說:“那些貧困的、極少有人關注的地方,他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做着這些事情。他對中國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業就在這兒。”

被野外之境吸引的英國人

唐瑞出生於英格蘭東北部諾福克郡的一個靠海村莊,出家門步行幾分鐘就是一個自然保護區。唐瑞的童年被沙丘、林地、海洋環繞,從小他便開始親近自然。

小唐瑞最喜歡透過窗戶觀察花園的鳥兒飛來飛去,他問父母那些鳥兒的名字,父母便給他買了一本科普書,小唐瑞自學了不同鳥類的名稱,開始慢慢探索家鄉的鳥類,那一年,唐瑞4歲。

2010年8月,唐瑞因工作從倫敦來到北京,當時他是一家國際NGO(非政府組織)的環境法顧問,主要致力於氣候變化法律研究。特別是與中國各級立法機構合作,幫助起草環境相關的法律文件。

“我真的很喜歡中國和這裏的人民,喜歡如此遼闊的國土上有如此多的野外之境。我想着能否在這片土地上待更久。”

唐瑞說,一些沒有來過中國的人以爲中國的生態環境很糟糕,他嘗試去改變這些人的印象,“中國還有許多美麗的地方沒被人們觸及到。”

“例如三江源,是世界上擁有最豐富的食肉動物資源淨土之一,食肉動物的密度令人驚歎。”唐瑞記得,他第一次去三江源“大貓谷”時,發現雪豹並沒有因爲人類的出現而嚇跑,反而狀態非常放鬆,“說實話,我被震撼到了。”

創建網站推出北京觀鳥地圖

2010年,唐瑞創建了“北京觀鳥”網站,用英文分享他在北京記錄到的不同鳥類,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的鳥類愛好者。

“那時我發現,還沒有一個英文網站來專門記錄北京的鳥類。一些中國以外的人以爲北京是‘無鳥’的,恰恰相反,北京是世界上擁有最多鳥類的首都城市之一。” 唐瑞說,創立網站的初衷是爲了給中國以外的人傳遞一種積極、真實的北京鳥類生存現狀。如今,“北京觀鳥”擁有約400名志願者,包括交流傳播鳥類知識,組織線下護鳥活動等等。

爲了方便觀鳥愛好者,唐瑞在網站上推出了北京觀鳥電子地圖、《長城觀鳥地圖》、《野鴨湖觀鳥地圖》、《奧森公園觀鳥地圖》、《北京常見鳥類指南》(中英文版)等。

“北京目前記錄在案的鳥類約510種,我至今有幸看了425種。”唐瑞統計過,在G20集團的首都城市中,北京的鳥類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相信5到10年內,北京的環境可以吸引更多的鳥類,超過巴西利亞。”

唐瑞介紹,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處在鳥類遷徙的“高速公路”上,北半球的秋季,許多從西伯利亞南下飛往東南亞、澳大利亞、非洲等地,此時的鳥類便會如洪水般湧入北京,它們在這裏歇腳、覓食。春天的時候,這些鳥北上時又再次經過北京,“北京是這段旅程的加油站。”

與警方聯動的護鳥人

唐瑞“最牛”的本領就是可以“聽音辨鳥”,他被很多鳥類愛好者稱作“鳥神”,但這個稱謂遠不止此。

“2015年9月15日,偷獵者又來了。”兩名男子正在樹林深處鋪設捕鳥網。一雙藍色的眼睛在暗處觀察着,隨後用蹩腳的中文報警。20分鐘後,順義區森林公安處的幾名民警和唐瑞在樹林附近碰上了頭。

天色漸晚,唐瑞引路,一名偷獵者手裏正抓着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日本松雀鷹迎面走來。見到警察,他愣住了,一名民警立馬上去將他控制。

回憶起這次經歷,唐瑞很感慨,“這些人以後不會再這麼猖狂了,我希望也能夠對其他偷獵者是一個震懾。”

秋天,正值鳥類遷徙過境北京的季節,許多偷獵者蟄伏在郊區林中“蠢蠢欲動”。來京近十年,唐瑞總共解救了多少隻“落網之鳥”,他已記不清。只要一發現“風吹草動”,唐瑞便會向森林公安報警,“我和森林公安的警官加了微信,看到偷獵者、鳥網,我會拍照發給他們。”

如今,這種“警民互動”的護鳥行動越來越多。警方還會給唐瑞等護鳥者發來他們舉報後的抓捕成果。順義區森林公安處的警官說,唐瑞在護鳥方面提供的線索,對警方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

2019年5月21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正式聘請唐瑞爲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專家團隊成員。

“我們只想保護自己所熱愛的,但我們只會愛上我們所瞭解的。”唐瑞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口上。他說,塞內加爾環保主義家巴巴·迪翁(Baba Dioum)的這句名言對他的觸動很大。近期,豐臺區一小區“因鳥屎掉在車上而有人拆除鳥巢”的事件引發關注。唐瑞說,一些人並不知道破壞鳥巢的後果。許多人之所以非法捕獵鳥類,是源於對它們的不瞭解。

唐瑞常常去全國各大學校義務普及保護鳥類及物種多樣性的知識,“人們需要了解物種保護、鳥類的重要性。只有這樣,纔能有效避免傷害行爲的發生。”

用環保助力地方經濟

大學時,唐瑞主修環境經濟學。一開始,他迷戀環境學,對經濟學毫無興趣。但老師告訴他,最好不要單一研究環境學,“他強烈建議我去做一些和經濟相關且有效的環境保護工作。”

後來,唐瑞愈發確信,經濟和環境是息息相關的,“若沒有健康的環境,我們不可能有一個健康的經濟。同樣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人們又靠什麼來保護環境?”

現今,唐瑞每週爲總部設在芝加哥的一個經濟與環境發展智庫工作兩天。“他們有一個保護計劃,保護中國國家海岸公園系統,爲保護生物多樣性融資。”同時,唐瑞還是青海玉樹州政府的環境保護顧問,並在一家中國生態旅遊公司擔任高管,主要研發可持續的綠色旅遊項目。

這些年來,唐瑞累計到訪三江源20餘次,前期做一些鳥類調研、雪豹拍攝工作,近兩年,唐瑞則跟隨中國民間環保組織幫助玉樹州的“大貓谷”昂賽鄉發展野生動物生態觀賞旅遊。

外來遊客可以住在當地藏民家中,體驗當地人真實而獨特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同時,當地藏民擔當導遊的角色,帶着遊客領略野外風光。“這爲當地帶來了一些收益。這是一種可持續旅遊模式的先驅。”當地社區因此獲得了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內的社區旅遊特許經營權。

“遊客的錢百分之百都留在社區,政府分文不取。”唐瑞爲當地社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自願的,沒有佣金和薪水。

如今,唐瑞的足跡遍佈中國,這些項目使得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中國,得以發現中國大自然的更多奧妙。

和唐瑞打過多次交道的倫敦動物協會中方僱員陳姝說,保護其實是一個比較悲觀的行業,有時讓人覺得很無力,唐瑞做一些項目其實並沒有經費,很多都是用他自己的積蓄。但他覺得這個東西有意義,所以會堅持做下去,“後來問他打算在中國做到什麼時候,他說可能等到他積蓄花完的那一天。”

“他對中國真的很有感情,他的事業就在這兒。特別是在那些貧困的、極少有人關注的地方做物種保護。他並不是爲了名聲,他就是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做着這些事情,是真正的‘無國界保護者’。”陳姝說。

唐瑞癡迷鳥類的破曉合唱,“太陽昇起後的兩小時是聽合唱的黃金時刻。”尤其是春夏季,通常是雄性在唱歌,它們在吸引雌性的同時,也在警告其他的雄性離開。”

“特別是在周邊的山上,有時候我會閉上雙眼來傾聽。”與那些獵奇觀鳥者不同,唐瑞並沒有好勝心,“只是純粹地看鳥,記錄鳥。不是競爭,而是享受當下。”

“這個城市有那麼多鳥,北京人應該引以爲傲。”唐瑞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