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声优是为动画配音的一个职业,但对于一部动画来说,声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一部动画的制作,会包含很多人的努力付出,一个团队合作肯定是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不过,声优貌似除了给既定角色配音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作用了,既不能够提高动画的作画质量,也不能影响动画的后续制作,那么声优到底对动画意味着什么呢?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接下来我就浅谈下我的理解。

什么是声优?

声优,顾名思义就是所谓的“声音演员”。但声优和普通演员和很多不同,毕竟声优是用声音去演戏的存在,国内一般称之为“配音演员”。声优这个词其实是由霓虹国传入到国内的,也算得上是一种外来词汇了。不过,随着霓虹国声优偶像化道路的不断加深,霓虹国的声优也不在隐匿于幕后,反而会有更多机会走上舞台。简单来说,曾经的声优只以配音实力说话,而现今的声优还要有舞台表演能力。

茅野爱衣和松冈祯丞

以实力为驱动的声优,可以说是比较有公平性的一种工作了。虽然霓虹国的声优会有严格的资历辈分之分,但声优靠的是配音能力,既不靠外貌,也不靠什么人际关系网。当然,这些条件都是基于不指定声优的情况下的。很多动画为了博眼球,会喜欢找一些高人气的偶像声优来配音,所以也就不会有“声优选拔”,基本上都是内定。

声优的作用

只要是一个喜欢看动画的宅,就都会知道,声优不仅仅只是一个为角色配音的职位,他们还是一个能够为观众带来梦想的职业。简单来说,声优除了表面上的配音工作之外,其实还能为咱们这些观众带来无限的幻想。就比如说蕾姆这个角色,人设是由画师和原作者来确定的,但为蕾姆“注入灵魂”的人就是声优。如果没有声优,蕾姆永远都只会是个“纸片人”。

因此,宅男、宅女们所喜欢的“纸片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她们可爱,更是因为声优为这些角色赋予了生命。虽然她们在三次元没有实体,但却能够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同时,声优为角色配音的声线也决定了观众们对声优的印象,比如说一提到松冈祯丞就会想到桐人,一提到子安武人就会想到某些“变态角色”,比如说DIO。乍一看,声优似乎除了配音之外,就没别的作用了,其实声优的影响都体现在日常之中。

虽然声优是以实力说话的,但随着声优偶像化道路的愈发成熟,也出现了部分只为了声优而去追番的观众,而这些观众也在不断增加,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正是因为声优的偶像化,日漫声优界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残酷。但这也正是声优对作品的另一个影响:观众们对声优三次元的感觉是会影响到观众对动画的观感的。简单来说就是,声优的个人形象会影响到动画最后的收视率和部分口碑。

声优的不可或缺性

声优能够为一部动画注入活力,如果把一部动画比喻为一辆车,那么剧情和人设便是车的外观和内在组成,而声优则是驱动车辆前进的动力,也就是引擎。可能部分观众会觉得这样的说法实在是有点过头了,但这就是事实,比如说《22/7》这部2020年的一月新番,在还未开播之时,这部动画便以人设和一系列制作组的成员吸引了大多数观众的目光。随着动画开播,虽然前期剧情还算不错,但这部动画最为拉胯的地方便是声优。没错,《22/7》这部动画部分主角的声优并不是职业声优,所以很多观众就会认为这部动画的声优棒读严重:说话没有任何情感起伏,无法让观众代入剧情。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优秀的人设也是没有办法拯救这部动画的口碑的。当然,对于任何一个职业声优来说,出现棒读的情况只有可能在出道之初,或者是剧情需要。虽然说声优是为二次元角色赋予生命和灵魂的存在,但如果声优所配音的角色太过引起三次元观众的喜爱或者厌恶也会对声优造成困扰。用考哥(樱井孝宏)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将二次元角色和声优混在一起。其实考哥这句话还是有Bug的,他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才对:不要将角色和声优本身做过多联系才对。声优和角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毕竟声优是赋予角色生命的存在。

因此,声优除了为动画配音之外,其实还能在方方面面去影响观众们对自己所配音动的评价。声优除了能在二次元为观众们带来美好的幻想,还会在三次元去影响观众们对动画作品的评价。因此,考哥所言会被多数观众当成是一个调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声优还真就无法跟角色撇开联系,不管是在二次元还是三次元。毕竟声优对一个角色而言就是灵魂,对一部动画来说就是最重要的“驱动”。

角色有了声音之后,观众们才能去感知角色的魅力;动画有了声音之后,观众才能更好地去感知剧情。声音除了能够承载角色的魅力,还能成为观众们对声优的寄托,因为观众们对角色的喜欢也是基于对声优的喜欢。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