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接管陈添记后,陈映华也有过一段磨合期,好在家人给予了许多支持,原本在银行工作的丈夫也辞职做餐饮业。陈映华告诉记者,层出不穷的山寨店铺,曾让陈添记陷入困境。

.

随着广州餐馆全面开放,餐饮业复工复产提速,昔日的街头美食店正在陆续恢复元气。

在广州宝华路深处,不少街坊在陈添记门外翘首以盼。店里,身着红色围裙的陈映华正熟练地将酱油、香油、花生、芝麻依次倒入鱼皮中搅拌,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晶莹的鱼皮在她手中划出一道道流畅的曲线。

陈映华说,广东疫情防控下调为三级响应后,客人渐渐增多,“除了街坊们,来光顾的游客也多了,生意比疫情期间有了些起色。”

陈添记的第三代继承人陈映华

银行白领变“鱼皮西施”

眼前的陈映华干起厨房细活动作麻利,很难想象,她曾是一名光鲜靓丽的银行白领。

2016年之前,陈映华在银行工作八年,从未想过要接手家业。直到2015年底,一篇宣称“陈添记即将结业”的网文,刷屏了许多老广的朋友圈。一时间,许多老食客纷纷赶往陈添记,打算去吃最后一碗鱼皮。

“当时我完全不知发生什么事,一回来就看到店门前的巷子站满了人。连我上司也赶过来买了十盒鱼皮。”陈映华回忆。

虽然结业消息系误传,但陈添记后继无人的难题,确实困扰老板陈本明已久。陈本明觉得女儿工作稳定,一直未曾跟她提过接手事宜。

对从小在店里长大的陈映华来说,鱼皮是刻进生活的一部分,是习以为常的存在。正是这次偶然的“乌龙”,让她意识到,老店在街坊和自己心里的分量。“深受大家喜爱的陈添记,应该有人去继承,我想试试。”

陈映华没学过做鱼皮、煮粥,回店帮忙的第一年,仅在店内各个岗位上轮流学习。当时,亲朋好友给予了她很多支持。看到她在店里忙活,很多热情的街坊都会笑说,“华女,见到你回来接手就好啦”。

经过辛勤的磨练,2018年初陈映华正式接管陈添记,成为陈添记的第三代继承人。

陈本明在看女儿陈映华处理鱼皮

三代传承“老三味”

将新鲜鲮鱼去掉鱼鳞后,起皮、白灼,再放入冰水中“过冷河”,最后撒上秘制酱料搅拌,一份鲜香爽脆的鱼皮就出炉了。这样的鱼皮,陈添记已经坚持做了四十年。

陈添记最初由陈本明的父亲陈程添创立,旧时顺德人爱吃鱼滑,而优质的鱼滑是不要鱼皮的。当时物资短缺,陈程添觉得扔掉鱼皮非常可惜,于是“变废为宝”,创作了爽鱼皮。

陈本明回忆,改革开放前,父亲在广州梯云路一带推车售卖,1979年后才来到宝华路扎根,成为第一批个体户入室经营。“一条鱼只有两块鱼皮,当时的鱼也不多,所以鱼皮是很金贵的菜品。以前一个月工资30多元的时候,一盒鱼皮就要5元,只有大户人家或者粤剧名伶才吃得起。”

陈本明

40多年来,陈添记一直坚持只做三道菜:艇仔粥、豉油王蒸猪肠粉和爽鱼皮。“贵精不贵多”,这是陈添记三代掌门人的共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陈添记每天会卖出数百盒鱼皮,火爆的节假日则会卖出上千盒。虽然店里仅有十个员工,但运作得井井有条,这离不开陈映华的创新管理。

从前陈添记实行的是粗放式管理,“员工们看见什么就做什么,有时候出现问题也找不到负责人。”在银行工作多年的陈映华深知精细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实行岗位责任制改革。她将陈添记内部划分为做粥、做肠粉、做鱼皮和前厅四个部门,分配好人手,明确安排每个人要负责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让各部门互相协调。店里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因此有了明显提升。

“我们生意最旺的时候,就是别人休息的时候。大家在休闲,我们就要埋头苦干,这是刚开始最不适应的事。” 接管陈添记后,陈映华也有过一段磨合期,好在家人给予了许多支持,原本在银行工作的丈夫也辞职做餐饮业。

老字号里的父女档

父女俩一同围着老店打转,见面沟通多了,陈映华也对父亲有了更多理解。“以前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店里有那么多员工,爸爸还是坚持回店看看。现在我接管后也是很关注店内大小事务,明白了他的责任心。”

陈本明与陈映华的父女合照

经过多年耕耘,陈添记早已美誉在外。但在陈映华看来,要将传统美食老字号发扬光大,像她这样的年轻接班人仍任重道远。

陈映华告诉记者,层出不穷的山寨店铺,曾让陈添记陷入困境。“以前爷爷和父亲都没有商标意识,他们以为辛苦创业多年,陈添记的商标就是自己的,没想到2013年被一家公司恶意抢注了商标。”为此,陈映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虽然胜诉获赔十万元,但该公司此后又用另一种方式继续仿冒,还有其他山寨店在打“擦边球”。

陈映华

此外,陈映华也一直推动陈添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老店焕发生机与活力。2019年11月,广州市商务局、荔湾区科工商信局与美团点评共同推出“老店焕新”活动,对广州老店进行线上化改造,陈添记成为首批十家入选老店之一。

“今年受疫情影响,店铺一度停业,生意也比以前跌了八九成。幸好在政府帮助下,我们开拓了外卖业务,才挺过这一关。”陈映华称,当初父亲对线上业务颇有意见,“他很注重原汁原味,担心食物在外卖配送过程中会变冷、变味,我花了不少功夫才说服他。”

经历此次疫情,陈映华更加坚信,美食老字号需要守正且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如今,她也在努力解决快递运输的保鲜问题,希望通过真空、液氮等方式把鱼皮发到全国各地。接下来,她还将着手为陈添记申请非遗和加入老字号协会。

“陈添记已经走过40年,希望未来也可以一直保持传统味道。如果有人想吃到广州味道,可以吃上一盒陈添记鱼皮。”陈映华说。

【南方日报记者】欧楚欣

【拍摄/剪辑】欧楚欣 实习生 杜安琪 黄源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