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282字 / 阅读需9分钟

社会党国际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在西方政坛上极为活跃,构成西方政治舞台的左翼力量,其影响不容忽视。

五月又被称之为红色的五月,“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游行,后来由第二国际定为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此后逐渐被许多国家确立为法定假日。而五月五日,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诞辰。马克思虽然已经逝世100多年,但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影响巨大。由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非常熟悉,本文尝试梳理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组织在西方国家的流变。

马克思

裂痕的萌生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工人阶级数量大幅度增加。以欧洲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国际性工人组织也就应运而生。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等国2000多名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声援波兰起义,大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又称第一国际。

第一国际建立以后,在马克思的领导下,与英国工联主义、法国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扩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基本都能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行事。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以后,第一国际内部趋于分裂。1872年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1876年费城会议后,最终宣布解散。

在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工人运动再次高涨。1889年7月14日,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会在巴黎召开,20个国家467名代表与会。这次大会上,以法拉格、倍倍尔、李卜克内西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占据了主导权。大会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各国工人阶级加强政治组织和工会组织,努力改善工人阶级的物质状况,扩大政治权利等。

也就是在这一次大会上,确立次年5月1日,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国际性的“五一”大游行,由此5月1日正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节日。这一年一般被认为是第二国际在事实上成立的年份。

与第一国际的严密组织不同,第二国际没有中央机构、纲领、机关报,长期以来通过开大会的松散组织形式存在。直到1900年的巴黎大会,第二国际才建立起常设的联络机关——社会党国际局。

第二国际建立并发展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恰恰是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在一战以前资本主义处于一个和平环境,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和巩固。由此工人运动内部的修正主义开始滋生。其代表人物就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

伯恩施坦曾经是欧洲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恩格斯对伯恩施坦非常信任,恩格斯在逝世前曾指定伯恩施坦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然而,就在恩格斯逝世之后,伯恩施坦开始打造自身的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

伯恩施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垄断组织可以防止经济危机。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和平长入”资本主义。伯恩施坦的思想对当时欧洲工人运动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国际首先在思想上出现了裂痕。

1900年围绕米勒兰入阁事件,第二国际出现了重大意见分歧。米勒兰是法国独立社会党人,1899年6月进入资产阶级内阁担任工商部长。1900年,第二国际召开巴黎大会,会场上以伯恩施坦和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为一派,支持米勒兰加入资产阶级政府,形成右翼;以罗莎·卢森堡和盖得为一派,坚决反对米勒兰入阁,形成国际中的左派;以德国社会民主党马克思理论家考茨基为核心形成中间派。考茨基在会场上打圆场,抛出了一个两边讨好的“橡皮决议案”。考茨基提出:正常情况下,社会党人是不应该加入资产阶级政府,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社会党人可以加入资产阶级内阁,联合资产阶级的民主派来反对共同的敌人。是否加入资产阶级政府,不是原则问题,而是策略问题。最后考茨基提出,第二国际不该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

“橡皮决议案”获得大会的通过,虽然这在形式上暂时防止了国际的分裂,但为此后的第二国际一分为三埋下了种子。

欧洲工人运动“鼎足而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各主要参战国的社会党人有的投票支持本国政府,有的直接加入战时内阁。一改往日进行阶级斗争的热情,欧洲各国社会党人出于民族主义情感,纷纷起来保卫自身的资产阶级国家。第二国际彻底分崩离析。

1918年一战结束后,以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为代表,1918—1920年欧洲爆发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在革命浪潮中,各国的社会民主党进一步分化。最终导致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左派脱离原有党派组织,建立了共产党。由于1917年11月,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苏俄此后成为欧洲各国共产党的中心。1919年3月,列宁领导建立共产国际,原第二国际的左派力量纷纷加入,历史上又称为第三国际。

列宁

与此同时,原第二国际中的右翼社会党人开始谋求恢复第二国际。1919年2月3日,26个国家102名代表齐聚瑞士伯尔尼召开会议。会议最终成立了一个三人执行委员会,进行复建第二国际的筹备工作。

1920年7月31日,来自17个国家的120名右翼社会党人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议,大会正式宣布恢复第二国际。这个由修正主义者重建的国际组织,因为其筹备会议最早在伯尔尼召开,历史上又称之为伯尔尼国际,后因其总部设在伦敦,又称伦敦国际。伯尔尼国际虽然在名称上和第二国际一模一样,但它是一个单纯的右派组织,制定了一条改良主义路线。

伯尔尼国际的建立引起了中间派的不满,以考茨基为核心的中间派尝试加入共产国际,但因为共产国际在1920年8月出台了“二十一条”,要求打造革命精英的政党模式,西欧社会党人被挡在了门外。

1921年2月22日至27日,中间派的20个社会民主党共78名代表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历史上又称维也纳国际,由于他们自称处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间,又被共产党人戏称为第二半国际。

考茨基长期以来是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生写了1800多篇著作,是马克思《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在反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过程中,考茨基得到列宁的充分肯定。

但此后考茨基一方面批判右派是“议会痴”,一方面又批判左派是“群众行动痴”,自己则以马克思主义中心自居。考茨基反对一味的议会斗争或者是暴力革命,而是主张根据具体的革命形势确定斗争的手段和策略,既运用民主的方法,同时也不排除使用暴力和实行专政。

考茨基

在考茨基思想的影响下,维也纳国际反对帝国主义对俄国的武装干涉,力求促成与苏俄建立和平的经济、外交关系。同时它也反对欧洲各国“机械摹仿”俄国革命的方法,反对俄国的“清洗”和“分裂”政策,对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国际的一些政策进行批评和指责。

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和欧洲革命的消退,右派和中派在战争和革命议题上的分歧逐渐弥合,对加入资产阶级政府进行社会改良反而具有越来越多的共识。

1923年5月21日,伯尔尼国际和维也纳国际在德国汉堡召开合并大会。来自30个国家的43个政党的共421名代表与会,决定将两组织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由此,欧洲社会党组织得到重新整合,同时欧洲的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也就分道扬镳了。

会上通过组织章程,宣称该组织是“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其任务是“把处于分散状态的政党联合起来,争取实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完全统一”。

会议一方面反对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俄国内政,另一方面又谴责俄国政府“剥夺民主和自由”。

组织上,大会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成立38人组成的执委会,并从中选出9人组成执行局。社会党国际鼎盛时期覆盖欧洲30多个国家628.5万党员,拥有2560万选民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在欧洲各国推动全面裁军与和平运动。但仍无力阻止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势力的兴起。随着1933年德国和奥地利的社会民主党遭到纳粹政府的查禁,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丧失了核心,基本处于瘫痪状态。1940年5月17日,纳粹德国占领布鲁塞尔,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彻底停止了活动。

废墟上重开的红玫瑰

二战期间,欧洲各国大部分社会党人流亡英国,伦敦成为当时社会党人活动的中心。1944年,第二次大战接近尾声,英国工党召开年会,并邀请法国、波兰、比利时、瑞典等国的社会党人与席,大会提议组建一个重建国际的筹备委员会。

在1946年到1951年间,欧洲各国社会党人先后召开八次国际会议,经过反复磋商,1951年7月3日在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社会党国际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会通过了《社会党国际章程》,根据该章程,“社会党国际是为实现民主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一个联合体”。该组织以社会党人传统的手握红玫瑰为组织标志。

社会党国际自称继承了从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衣钵,是世界工人阶级政党的联合组织。在指导思想上,社会党国际基本继承了伯恩施坦的主张,二战后各社会党人纷纷加入各国内阁,有的甚至上台执政,采取了一定的改良措施。

七十年代以后,社会党国际在吸纳会员方面进行了政策调整,突破了原有的欧洲中心主义,在拉美、非洲、亚太设立分支机构。在1976-1986年这十年间,社会党国际吸纳了26个新成员,约占当时总数的37%。

在思想的长期演变中,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人逐渐放弃了制度替代的终极目标,而选择用伦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即把“和平、自由、人权”等价值理念作为社会主义的追求目标。

在实践方针上,社会党国际在环境保护、消除核战争威胁、倡导南北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如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党国际关系良好,2017年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曾率领中共友好代表团出席社会党国际代表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社会党国际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在西方政坛上极为活跃,构成西方政治舞台的左翼力量,其影响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室编著:《国际工人运动史》

. 张世鹏:《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

中国公安队伍的警服,为何从墨绿色换成了藏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