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这种局势,为确保日本利益线的安全,山县主张充实陆海军力量,同时邀请英、德等与朝鲜中立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在东洋共同利益的范围内联合行动”,并预言,大概需要二十年时间才能让朝鲜“独立”。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战略论》,山县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是对“主权线”和“利益线”的制定和保护。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认为,海洋国家的基本生存方式是以贸易为中心的商业活动,领土扩大并不是其生存的基本。
日本作为一个傍海而生的岛国,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虽也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来抵御外敌,推进通商贸易活动来富国安民,但在其意识深处却始终蕴藏着向大陆发展、成为世界帝国的观念,这一观念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渐趋上升为基本国策,对日本的对外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家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富国强兵,但这一国策不仅仅只是为了抵抗外侵、保护日本独立,对于刚刚打开国门认识世界的日本来说,在传统神国思想的影响下,它更有“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勃勃野心。
这一野心使得日本后来确立了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称霸东亚乃至世界的“大陆政策”。
明治政府想要拓展大陆,其实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思想渊源的。
日本的神国观念。
日本的神国观念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主要体现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对日本国家起源的描述之中。
神国观念的基本思想是:日本是天照大神(太阳神)的国家,因而是世界万国的本源,是最优秀的,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的权威高于一切,反抗“皇统”则是逆天行事,为天威所不容。
这一观念成为后世许多思想的根本来源。
丰臣秀吉的“大日本”构想。
早在追随织田信长进行统一日本的战争之时,丰臣秀吉便对织田信长说:
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全国后,他的“大日本”构想不仅要先占朝鲜、再征中国,还要入侵台湾、东南亚及印度,试图建立一个取代中国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秩序”。
在这种意图的指导下,丰臣秀吉两次派兵入侵朝鲜,虽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其要将日本的势力范围扩充到亚洲大陆的构想,却在日本历代统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德川时代的“统治宇内”思想。
德川幕府时期,思想家佐藤信渊在他的《宇内混同秘策》著作中,提出了征服支那、统一万国的“海外雄飞” 论。佐藤认为,
他认为,日本要称霸世界,必先吞并中国,而要吞并中国则首先要征服满蒙,“如得满洲,则朝鲜、支那次第可图也”。
佐藤从地缘的角度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日本“统一万国”的操作方略,他的思想也成为后来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战略的蓝本。
此时期的日本,国内“扩张大陆”思想浓重,但多是以标榜自己制度优秀,意欲广施海外,散播“皇国之威名”,说白了,其实就是自我陶醉。真正对日本政府起到重要影响的是山县有朋的“两线论”。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战略论》,山县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是对“主权线”和“利益线”的制定和保护。
所谓“主权线”是指日本的领土,“利益线”则指与日本本土的安危紧密相关的近邻区域。为了确保主权线的安全,山县强调:
有关“利益线”的定义,山县说得很模糊。在当时,对日本的外交政策来讲,山县认为日本“利益线”的关键点在朝鲜,朝鲜作为陆权和海权的分水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早在明治初期,日本政府对朝鲜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态度,把维持朝鲜的“独立”看作是日本生存独立的关键。
山县有朋此时特别宣扬“朝鲜之为日本利益线的焦点”,是因为此时俄国正在着手筹建西伯利亚铁路,这一建设一旦完成将直接威胁朝鲜的独立,成为悬在日本对马群岛(与朝鲜半岛大约只有50公里的距离)主权线上的一把利剑。
对于这一可预见的未来,山县分析指出:
而对于这一阶段中国的变化,山县认为这些年中国政府急于扩增军备、造舰船,与欧洲强国“订立”盟约,使得不久之后的东洋局势必将错综复杂,届时,日本将很难保持一个和平地位。
面对这种局势,为确保日本利益线的安全,山县主张充实陆海军力量,同时邀请英、德等与朝鲜中立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在东洋共同利益的范围内联合行动”,并预言,大概需要二十年时间才能让朝鲜“独立”。
山县的意见书明确了遏制俄国陆权扩张,并保证边缘地带稳定的战略部署。 当他的意见被日本内阁采纳后,山县将以“利益线论”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定为国策。
这标志着近代以来,日本思想家意识中的向大陆扩张领土的地缘政治观念,最终上升为日本的国家意志,并成为日本的对外战略被不断实践。
从这个时期开始,到日俄战争(1904年)爆发的十几年时间里,日本的对外政策一直以山县有朋的“利益线”——确保朝鲜为中心,并且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日本确保“利益线”的目标。
日本不仅获得了对朝鲜的支配权,而且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占领了台湾和周边岛屿,势力直指进中国的福建省。至此日本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1900年日本借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扩大在中国大陆的利权,日本陆相桂太郎判断:参加镇压义和团的联合行动,将是日本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开端。
由于俄国也同样怀着趁机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对此,山县指出,当前日本还未与俄国协商“经营”北方的策略,不如先经营南方,等待时机在与俄国协商经营北方之事:
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山县正式提出了日本实行的“北守南进”政策。该政策的具体实施是日本出兵厦门,但因遭到英、美、德三国的抗议,最终迫使日本打消了占领厦门的念头,在中国大陆所推行的“南进”政策也不得不暂时取消。
日俄战争胜利之后,日本的势力侵入“满蒙”,开始了“满洲经营体制”的构建,日本向中国大陆入侵的思想愈加狂热。这样的认识使得日本更加迫切地要在中国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成立,田中在施政演说中着力强调中国问题对日本帝国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了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展开。
虽然对于田中奏折的真伪,中日两国一直存有争论,但从日本的战争实践来看,他的侵略步伐正是以奏折中的安排而行进的。
1927—1928 年日本三次出兵中国山东,1931年攫取中国东北,1937年爆发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就是这样步步为营,逐步扩大了它在东亚的陆权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