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要小看这些城墙,正是因为这些城墙的修建梧州人民才能抵御抗一次又一次洪水的冲击。梧州人民抵御洪水的经验在清代开始趋于成熟,据史册记载,清代时期梧州的城墙高达七米,能极大的抵御洪水的冲击。

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提到广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然而,广西还有一座城让人难忘。这个城市的风景虽然不如桂林秀丽,但是,了解一座山、一座城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方能体会到其中的不同。每年到了雨季,这个城市就会漂浮在洪水之中,东方的水城威尼斯指的就是这里吧。
这座城市名为“梧州古城”,几乎每年都会迎来洪水的光顾。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关于梧州水灾的现场报道,梧州人民淡定的心态让笔者深深的折服。在洪水泛滥,涌进房屋的过程中,笔者看到梧州人民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淡定做着自己的事情,更有乐观的人民在水中搓着麻将,这种事情笔者向来是闻所未闻。

梧州地处浔江和桂江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贯市区,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梧州,俗称“三江水口”。梧州这座城市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百年左右,这座城市就开始建设了,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
秦始皇三十三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之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座古老的城池依然散发着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梧州几乎每年都会迎来洪水的光顾,甚至,梧州城池看着这样干净可能就是连年洪水的冲刷所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洪水连年泛滥的城市,市民们却没有嫌弃,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汛期的梧州城比往常还要热闹,对于那些发洪水的地方,梧州市民常常三五成群的去观看灾情。泛滥的洪水在市民眼中仿佛并不是灾难,笔者甚至有一种错觉,每年来犯的洪水对于梧州市民来说是历年一次的狂欢。

其实,梧州水灾连年泛滥,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问题,也有着历史因素的影响。梧州城最开始虽然是位于三江之口,但是,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容易受到水灾侵袭。因为,梧州城内地势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是小规模洪水,还不至于淹没整个梧州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梧州城的发展开始提速,以前的城池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这时候,梧州的人民们开始向沿江的低洼之地迁移。
之后,临近江边的梧州两岸,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不久后就形成了数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历上史记载的水灾也多发生在这里。虽然,历史上的梧州水灾频发,但是,乐观的梧州人民没有放弃。修堤、筑坝、甚至是修建水库,只要是能想到的办法梧州人民基本都会用上。

洪水的泛滥并没有因为这些防御工事的修建而停止,每年依然来犯。这时候梧州人就认识到发洪水的缘由,梧州人对房屋的选址开始推敲琢磨,尽量选一些地势比较高的位置修建屋舍。之后,这些高于地面二十多米的建筑,基本上告别了洪水连年来犯的困扰。
高地势所带来的优势让梧州人民看到了希望,但是,这样也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两岸低洼地带繁华的商业街道,梧州人民不想放弃。于是,防洪城墙的修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后,梧州人民开始修建起高高的城墙。不要小看这些城墙,正是因为这些城墙的修建梧州人民才能抵御抗一次又一次洪水的冲击。

梧州人民抵御洪水的经验在清代开始趋于成熟,据史册记载,清代时期梧州的城墙高达七米,能极大的抵御洪水的冲击。但是,对于地势低洼的地区,城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所以,梧州人民开始了对城墙的改进。一层不行就用两层城墙来抵御,而且,两层城墙之间还有一个小型的水库起到分散压力的作用。水库后面还有一面城墙,在小型水库的对压力的分散下,内城城墙要承受的压力就小了许多,这样的设计结构能很好的提升了城市防洪能力。
梧州防洪历经了两千多年,到了现代社会初期,仍然在继续。每年的四月份对于梧州人来说就是汛期的开始,相关的防汛指挥部就开始对洪水灾情的预测和防范。现代社会和古时候不同,梧州人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来预测洪水的大小、走向、持续时间等等。所以,对于防洪的准备就十分充分,经济的损失也越来越小。

并且,梧州市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起,就设站观测降水量,是广西进行降水量观测最早的站。二十六年起,在梧州海关前面河岸设立水尺及在对岸岩壁上画水尺观测水位。民国四年起,会同广东省治河事宜处施测流量:30年起,施测含沙量:1959年起观测水温。自设站进行水文测验起,站址、观测场、测验断面在梧州市西江河段内上下进行多次迁移,1967年1月迁至上深冲河段至今。
到了2001年,中央政府对于梧州的防洪工作格外重视。于是,开始了兴修水坝,在现代科学与古老的防洪经验融合下,梧州城对于洪水的防御越来越强。

现如今,水灾肆虐了两千多年的梧州城已经彻底告别洪水困扰。梧州城中再也没有当初在水中搓麻将的情况。乐观的梧州人民在庆祝洪水不再侵袭的狂欢中,将古老的骑楼蓄满江水,还原了当年洪水泛滥的景象。自此,与梧州人民纠缠了两千余年的洪水将永远淡出梧州人民的视线。
参考资料:
『《喜看“绿城水都”治灾成果》、《广西梧州“百年商埠”新崛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