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卷老师报告上级后请了其他老师来阅卷,最终确定这篇作文所用字体是甲骨文,虽然用甲骨文写作文很牛,但是翻译成汉字通读下来,这篇作文跑题了,所以黄蛉的作文只有6分,最终的高考成绩也只有428分,都没到当年他所在省份三本的录取分数线。黄蛉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与众多考生相关的后续,当年黄蛉钻了高考作文规定的空子,通过甲骨文上了名校,这件事也引起国家教育部的注意,2012年,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仿照黄蛉在高考中投机取巧,教育部专门对高考作文规则进行调整,要求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正如电影《梭哈人生》在影片开头用扑克牌游戏“梭哈”暗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副牌,有的人虽然手握一幅烂牌但是也可以打出一副灿烂的人生,而有的人即使手握一副好牌,也会输的一塌糊涂。
故事不到结尾,你永远猜不出结局到底是什么,就像10年前的那位少年,他428分被川大破格录取,6分高考作文引争议,如今却销声匿迹。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高考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它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但是能影响你前进的方向。对于任何一场考试而言,分数是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高考也不例外,分数越高意味着你能进入越好的学校,在中国,高考是所有大型考试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场考试。
所以它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一整套操作流程,故此它也是最公平的一场考试:各大高校通过分数先后择优录取。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对于某些学生,有的学校会选择降分录取,比如北大当年录取蒋方舟,无独有偶,四川大学也曾因为特殊情况破格录取了一位学生黄蛉,事实上当年黄蛉的高考分数只有428分,连三本的分数都不到。
2009年的6月,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这次高考已经是黄蛉的第二次高考了,第一次高考因为分数不理想没能去到自己心仪的大学,这才有了第二次的经历。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分值占比很高,如果作文跑题,那么基本上语文成绩就会很难看。

所以在高考前,老师无数次向学生们传授写作技巧,甚至要求学生们不停地练习,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跑题,作文分不会拉语文成绩后腿。坐在考场的黄蛉也到了该写作文的时候了,他看着题目思考如何下笔,他仔细阅读题干后发觉作文要求上没有规定一定要用汉字书写,而他本身对甲骨文有一定的研究,于是他打算用甲骨文完成作文,希望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一举拿下高分。
事情也正如黄蛉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在遍地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作文里,黄蛉的甲骨文作文显得别具一格,甚至最初看见这篇作文的阅卷老师都不认识这个字体,毕竟甲骨文不是我们的通用文字。
阅卷老师报告上级后请了其他老师来阅卷,最终确定这篇作文所用字体是甲骨文,虽然用甲骨文写作文很牛,但是翻译成汉字通读下来,这篇作文跑题了,所以黄蛉的作文只有6分,最终的高考成绩也只有428分,都没到当年他所在省份三本的录取分数线。
但是物以稀为贵,他使用甲骨文写作文还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四川大学就因为他在甲骨文方面的能力破格录取他。要知道四川大学在中国大学名校榜上赫赫有名,该校的综合实力与它的录取分数一样,很高,所以黄蛉以428分的成绩拿到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可以说真的是非常幸运了。四川大学发现了黄蛉在甲骨文上的天赋和能力,为了他不仅降很多分录取还专门返聘已经退休的何崝教授,何崝教授一对一指导黄蛉进行甲骨文方面的深层次学习。
不得不说,黄蛉真的是上天的宠儿,他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打败”千军万马,成功进入到高等学府四川大学学习,四川大学也不遗余力地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希望他能跟着何教授好好研究甲骨文,最终能有所成就,可以说,此时黄蛉的手上握的就是一副好牌,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赢面很大。
但是,可能是年少成名蒙蔽了黄蛉的双眼,他的眼中似乎看不到曾热爱的甲骨文了,他贪恋一时的享乐,享受大家对他的称赞与羡慕,他变得浮躁又自大,完全静不下心去研究甲骨文,更别提那些专业知识了。
一学期结束了,他的多门课程挂科,这让何教授很是失望,而黄蛉似乎是“一蹶不振”,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看不到什么希望的何崝教授于两年后向四川大学提出辞职,理由是黄蛉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再继续下去也是浪费双方的时间。

如今10年过去了,大众们基本上也没再听说有关黄蛉的消息,他在众人视线中销声匿迹了,可以说当年的黄蛉凭借着甲骨文行文名声大噪,而如今的黄蛉早已被世人忘记,这高开低走的人生都是他咎由自取。
黄蛉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与众多考生相关的后续,当年黄蛉钻了高考作文规定的空子,通过甲骨文上了名校,这件事也引起国家教育部的注意,2012年,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仿照黄蛉在高考中投机取巧,教育部专门对高考作文规则进行调整,要求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此后不可能再有这种用古字答卷的事情了,黄蛉此举还影响了高考规则,这也算是他一个神奇的经历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的选择决定着你的结果,你每出一张牌都会影响最后的输赢。黄蛉原本是手握众人羡慕的“好牌”,他却将牌打的稀巴烂,费心费力考上名校,却不珍惜机会,辜负学校、老师对他的期望,最终“泯然众人矣”。

这恰恰也说明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万事有因必有果,黄蛉变成如今这样都是早先他所有的行为“造就”的,如果当初他没有因为那些美好的称赞飘飘然,或许现在的他能为甲骨文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黄蛉曾经的“成功”不会也不可能再被复制。
面对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场考试,我们还是应该更脚踏实地一些,并且我们每个人应该清楚地明白,人生即使知道了开头也不可能猜得出结尾,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要知道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带有先天优势的天才,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汗水与坚持,更可况,你我皆凡人。
参考资料:
[1]《他作文6分却被川大破格录取,教育部为他改变高考规则,现状如何》.科技君.
[2]《高考鬼才:作文只考6分却被川大录取,入学后老师为何拒教?》.大国观历史.
文/风吟枪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