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他戴着墨镜,手里夹着一根烟卷。
他很兴奋,为了证明自己也能人五人六一回,他脸涨得通红,开始和周边的人打赌:
我跺三脚,你跺两脚!
没事,没事,我该跺,他不管我。
(这里的“跺”应该是踹或者踢的意思)
紧接着他稳了稳鼻梁上的墨镜,气沉丹田,突然发力,飞起一脚,咣当踹开了一扇无辜的大门。
刹那间,他觉得自己胜利了,光荣了,他在众多围观者跟前,赢得某种这几十年来从未得到过的“荣耀”。
而大衣哥朱之文也终于“败下阵来”,苦笑着出来与大家合影以示投降。
这是今天发生在素来以朴实低调著称的大衣哥朱之文家门口的事。
一群二杆子一样的憨憨,围拢聚集在大衣哥朱之文私宅门口,毫无来由地上演了这么一出“令人费解”的“违法行为”。
那一刻,我活脱脱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自私愚昧,哗众取宠。一个尼姑路过,我阿Q马上挤过去要摸一摸,理由就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这里的“踹门达人”也是如此,“我跺三脚,你可以跺两脚”。
那一刻,我真觉得应该送这类阿Q去美帝改造改造,毫无来由地踹别人家的房门,或许只有美帝人民才能给他们最合适的教育。
02
更滑稽的是,事件发生后,两位微博大V临时化身为相声演员,一逗一捧来了个双簧。
这俩人“洞察烛照,心思缜密”的观察和推理,赢得了一众粉丝的追捧:啊呀,大V要不说,我还蒙在鼓里呢,厉害了,给您点个赞!
更~更滑稽的是,警察叔叔出手如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当”之势给了这俩大V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临门一脚”可谓威力惊人,瞬间惊起一滩“以己度人”的鸥鹭。
不出意料的是,大衣哥朱之文表示理解粉丝酒后的冲动行为,不愿意继续追究责任。
那么话说回来,这是粉丝吗?显然不是!
想想,肖战王一博他们的疯狂小迷弟小迷妹们,舍得踹自己的雪花吗?你在网上发个骂肖战的帖子,都能引来成群结伙的围殴,何况其他?
所以,大衣哥朱之文家门口的这些货,醉醺醺前来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而之所以同时展露“踹门的武功”,是为了在某些方面“胜你一筹”,都是农民,凭什么你过得就好呢?
03
这种病态粉丝所在多有,古今中外不乏其例。
比如约翰列侬遇刺事件。哎,提起约翰列侬就有一种深深的悲伤,可能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天才。
披头士乐队的荣耀,几乎是音乐史上无法再现的巅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在全球的地位,大概相当于“beyond”主唱黄家驹在中国大陆的地位。
但就是这样一位致力于宣扬“博爱、和平、理想主义”的伟大音乐家,却在年仅40岁的灿烂年华,被一个精神病患者枪杀。
凶手本是约翰列侬的狂热崇拜者,但是,基于某种充满哲学意味的理由,凶手扣下了扳机:
我可以通过杀死约翰列侬,从而找到自我。
再如伟大的“音乐家,舞蹈家,慈善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迈尔克杰克逊先生,我愿意把这世上的一切溢美之词加诸其身,且恨不能足够。
“空前绝后”这个词,就是为迈克尔杰克逊预备的!
如此赞誉,是因为一生都在为人类的美好而努力的迈克尔,却一生都在被他所爱的人类疯狂的迫害。
“他改变了世界,却被没改变世界的我们逼死了”,有人这么说!
人们像磕了药一样疯狂地谣传他“漂白”的皮肤,而某个丧心病狂的男人,居然就甘愿把自己的儿子当做牟利工具,多少年来“勤勤恳恳、锲而不舍”地陷害迈克尔。
直到他因为一直服用抗抑郁药,而突发疾病,撒手人寰,留下千古遗恨。
这些个“粉丝”或罪犯,岂不就是上述“踹门达人”的升级版患者吗?
对了,就在最近,一直以来捐款捐物,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比尔盖茨同志,正在被疯狂围剿。
在美国,很多人由衷的相信,比尔盖茨就是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种“类似于弗朗肯斯坦的科学怪人”,或者类似于灭霸的阴谋家,他此刻正在使用包括新冠病毒在内许多手段,来谋杀人类。
苍天呢,你还能上哪儿说理去?
04
在人们热衷于关注“名人/明星/大人物”的本能之中,同时隐藏着“最好能毁灭他们”的深层次动机。
岳飞北伐,势如破竹,人们欢呼雀跃:“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岳飞被捕,遇害风波亭,人们仍然欢呼雀跃,赞颂高宗法眼如炬,为国除奸。
现代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数学家,密码学家图灵老师,每一个程序员心中的圣贤,他曾经通过数学计算,在二战中帮助英国力战德国,被誉为“几乎凭一己之力挽救了两千万人”。
但就是这样惊才绝艳,不世出的天才,却在战后被庸众迫害,最终死于谋杀。
这些案例的心理机制很简单: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眼界越狭隘,这种倾向越强烈。那么,我们身上有这种倾向吗?
郭德纲老师对此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乞丐不会羡慕世界首富,但是会恨比自己收入多的乞丐。
企业家冯仑有次和蔡康永对谈,也对此举过一个例子:要在后半夜吃肉。
你会说冯仑并不是夜行动物,何以要如此呢?因为当时大家都填不饱肚子嘛,你要吃肉最好偷偷滴吃,出声的不要,免得遭人嫉恨。
大衣哥朱之文的遭遇不就是如此吗?
大家都是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农民,凭什么你就能脱胎换骨,得道成仙,得了,踹你两脚吧!
孔曰性善,荀曰性恶。我们知道,对人来说,善恶兼而有之。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像韦唯唱的那样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呢”?
《清平乐》中的仁宗皇帝或许做了一个好榜样:首先仁宗常常惕励自省,他曾说国家的一切都必须在皇帝之前。(自省)
其次,宋朝君臣共治天下,臣僚对皇帝的约束机制史上最强。(机制)
再次,仁宗幼承庭训,女中尧舜刘娥亲自督导,一代名相晏殊伴读左右。(教育)
在我们写的前文鹧鸪哨:文艺女青年的择偶典范!中,人皆称道鹧鸪哨乃真男子。
如果我们能依法修炼,或许也可做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吧!
——全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