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热播的一档综艺《奇葩说》有一期邀请了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这位9岁出诗集,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才女,一直是国内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在节目上,她关于自己性格的一番剖析与自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共鸣。蒋方舟表示她从小就过得不快乐,因为她根深蒂固的讨好型人格,让她在生活以及感情上处处碰壁。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从小到大也深受讨好型人格的困扰,自己不开心却又无法摆脱。那么讨好型人格究竟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非常在乎他人的感受,在无意识中就会去迎合和讨好别人,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在与人相处时他们特别害怕被人讨厌,对待他人总是小心翼翼,而他们越是在乎的人,这种现象就越是明显。当他人对讨好型人格的人表现出不满或者是不喜时,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的懊恼和焦虑。

日本经典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讲述了一个关于讨好型人格孩子悲剧般的一生。

在松子还很小的时候,她就明确的感觉到父亲更疼爱妹妹,几乎把所有的关爱都留给了妹妹。为了引起父亲的关注,

最后松子甚至只能通过扮丑、扮鬼脸的方式来博取父亲的欢心。但最终她在成年后还是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所驱逐

,此时松子的讨好型人格已经完全定型,这也就注定了她后面人生的悲剧基调。

在松子的感情与职场生活中,她总是遇人不淑。但是由于她的讨好型人格,即使对方的要求很过分,她还是会让自己尽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松子极度缺乏安全感,比起被他人利用或欺骗,她更害怕这些人离她而去。松子一次次的选择委屈自己,然而身边的人却都抛下她离她而去。最终在松子53岁的时候,她选择了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

从松子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是多么的坎坷难行。在生活中如果孩子不小心变成了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这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会有哪些危害?

1.自我怀疑。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非常的敏感,他人释放的一些不满情绪都会让孩子很敏锐的捕捉到。但是这样的认知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没有用,总是成为别人的拖累,当这种感情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孩子甚至会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自己的存在是没有价值的。就像电影里的松子一样,当她离开这个世界时还留下了一句话——"人生在世,我很抱歉"。由此可以看出来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始终会对自己的自我价值进行否认。

2.无法拒绝他人。

其实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老好人们往往对大家的要求有求必应,即使这样的要求会伤害到自身的利益,也会尽量去满足他人。这样对他人无底线的配合,往往换来的并不是他人的感激,而是他人的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会一辈子活在他人的眼光之中,完全没有了自我。

3.缺乏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非常缺乏安全感,总是害怕身边的人会讨厌自己,整日活在这种恐惧之中。这样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真正的疼爱,往往是在父母严厉或冷漠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只有讨好他人、迎合他人才能拥有"被爱"的资格。

4.没有主见。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因为他们在需要发表意见时,往往都会选择随波逐流,听从他人的安排,这就导致孩子会慢慢的放弃自己的自主思考能力,变得人云亦云。孩子长大之后面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也会表现的不敢争取,最终泯然众人。

既然讨好型人格有这么多的危害,那么家长们一定非常担心,要如何引导孩子才能避免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呢?

三、家长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避免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呢?

1.学会倾听。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去选择通过讨好的方式博得家长关注,就是因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孩子的观察与沟通。家长们应该学会放下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和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了解孩子最真实的内心想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产生敏感自卑的心理,将讨好他人作为与他人沟通的手段。

2.让孩子拥有说不的权利。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讨好型人格,而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一再被忽略,一再被拒绝养成的这种性格。所以在家长们的育儿日常中,不要试图让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孩子的选择之上,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孩子学会说不,才是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同的第一步。只有拥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孩子才能避免走入讨好型人格的误区。

3.避免"快捷式教育"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面对孩子的疑问,总是会回答"小孩子懂什么,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让你做你就做,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快捷式教育,让孩子只是被动的承受这个事情的结果,却不解释这件事情的缘由。慢慢孩子就会养成对他人的命令不假思索执行的性格,这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耐心的为孩子所有的困惑进行解答,不要图一时的方便,而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讨好型人格的种子。

孩子在幼年时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将决定他未来一生与人交际的方式。而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往往也与幼时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息息相关。所以家长们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