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梦妈妈这样的做法虽说满足了一时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但从根本上来看,某些“节约”可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格局和眼界。哪些“节约”行为会毁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文|羊驼妈妈(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大多数穷人孩子都向人们证实了这句话,穷人家的孩子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懂事能干的一面。

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的乖巧懂事更多是因为被要求的。

而他们就是由于家里贫穷,如果不勤俭的话家里很有可能都无法正常运转,长此以往穷人家的孩子总是会被要求节约,尽量不乱花钱。

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让孩子学会节约的习惯,但是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节俭是好习惯,但有时候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孩子长大后很明显。

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穷养可以让孩子形成节俭的良好美德,而这也是家长们喜欢穷孩子的理由。

但过度节俭有时候会影响孩子的格局和眼界,而这一点会随着时间的递增慢慢暴露出缺点,直至孩子长大,会更为明显一点。

所以说,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并不是错误的,但要适当、恰当,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强制性要求孩子节俭。

小梦是家里的独生子,按道理说父母有好的都是给孩子留着,什么东西都不会缺。

但是每次老师在幼儿园里面派发的水果,她总是挑三拣四,总觉得别人的好,甚至会直接跟老师说自己的水果不好,想要换一个更好的。

反观小梦的妈妈,其实就是一个过度节约,喜欢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的一个人。比如去菜市场买菜会为了便宜几毛钱,对菜是各种挑毛病。

而小梦跟着妈妈一起买菜,这么多年了也早已学了好几分,以至于后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都会想着怎么多占点便宜,觉得不能傻乎乎的吃亏。

小梦妈妈这样的做法虽说满足了一时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但从根本上来看,某些“节约”可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要知道,眼界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见识深浅,而一个人的眼界越开阔则说明这个人以后的人生道路会走得越远,是否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

格局则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领域发展,而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很深刻。

哪些“节约”行为会毁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弄虚作假

举个简单的例子,父母让身高130的孩子稍微弯弯膝盖,就为了买个儿童票省钱,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的心里也是会留下痕迹。

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弄虚作假,这样的孩子就算长大了,也会盯上那些蝇头小利,无法自拔,找不到更高的人生目标。

贪小便宜吃大亏

上述我们所说的小梦妈妈,虽说每次为了几毛钱的便宜和商贩扯来扯去,但最后会发现就算少了一点钱,这菜的质量可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对于孩子而言,虽说有些事情得节俭,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贪便宜”,因为有可能会吃很大的亏,做什么都挽救不了。

只进不出没朋友

“节俭”是美德,但有时候的贪小便宜行为就会让朋友感到反感,甚至这样的人周围也不会有人和她走得太近,自然就交不到什么真心的好朋友。

所以说再节俭、节约,好朋友之间还是要有分得清主次,“只出不进”这样的男人,就不用多在乎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印象可不是一星半点,很容易养成孩子易贪小便宜的个性,久而久之周围也会很少有人愿意和孩子做朋友,孩子会越来越孤单。

同时孩子的格局也会变小,眼界也会变得狭窄,这样的孩子很容易错过一些“花钱”让自己变优秀的机会。

所以说,节俭是好事,但是过度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生活也不会幸福。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呢?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培养孩子眼界和格局的方法

在孩子懂事的年纪让其了解家庭收入开支情况

这一点是为了让孩子理解父母赚钱不容易的事实,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而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收入开支情况,可以明白爸爸妈妈是如何去支配资金的,从而建立起初步的理财观念,进而慢慢学会合理消费,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适当的、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对物质的需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的关爱,有时候必要的物质需求,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帮助。

比如孩子不能总是穿旧衣服,从小到大都没有收礼物。如果孩子一直都处于“穷养”的状态,势必物质需求总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挫败感,自卑感。

父母可以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消费规则

对于孩子而言,每一天都是成长,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这时候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学着计划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做家务劳动来获取一定的报酬。

这样一来,孩子也会在日常劳动中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学会借鉴。

羊驼妈妈结语:

过度的借鉴会让孩子变得吝啬、爱贪小便宜,甚至交不到几个真心的朋友。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节俭是一种美德,但不能过度,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让他们知道生活不易 花钱适度的道理即可。

千万不可过度节俭,这样会导致孩子养成贪图便宜的坏习惯,如果是真的爱孩子,就别让过度节约毁了孩子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