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朋友有一段时间为家里孩子的事情苦恼,她家孩子一日三餐正常,每顿都能吃两碗,但奇怪的是一直没长高,而且还出现了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状况。朋友猜测孩子是不是身体不健康,就带孩子去体检了。体检的结果是,孩子身体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确诊为营养不良。朋友不明白了,孩子明明吃得很多,怎么还会营养不良?

我告诉朋友:孩子食欲好,吃得多,还营养不良,基本上可以断定孩子正在遭受“隐形饥饿”。可能孩子肉体上不饿,但是器官、血液、骨头却很“饿”。打个比方,孩子只吃馒头不吃菜,肉体上没有饥饿感,但是因为馒头只提供糖分和能量,无法提供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了器官营养素的匮乏,这就是“隐形饥饿”。

2019年的时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全球7亿5岁以下的儿童,其中有1亿多儿童正在遭受“隐形饥饿”。“隐形饥饿”的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新陈代谢异常、发育迟缓等症状。孩子是否“吃饱”,也在遭受“隐形饥饿”,不能孩子的食量上看,还要看其他指标:

孩子的饮食结构是否科学

孩子饮食的关键原则,就是营养均衡、全面。依照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了“营养金字塔”,可以知道人每天吃的食物,应当包括主食,谷物、豆类;副食,蔬菜、水果;主菜,禽类、蛋类;奶类、坚果,还有盐油基本的烹调辅佐料。

如果孩子平时的饮食结构,符合科学的原则,严格遵循“营养金字塔”,每样都兼顾到了。孩子每天营养的来源就很充足,基本上能远离隐形饥饿。反之,孩子饮食结构比较单一,他就有可能是潜在的“隐形饥饿”者,并没有真正吃饱。

孩子是不是把营养密度低的食物,当作营养食物吃

判断孩子有没有“吃饱”,家长也要记住一个概念就是:营养密度。营养密度是,食物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营养密度越低,营养素就越少,孩子就容易营养不良。

这里可以告诉家长,计算营养密度的公式:一定数量某食物中的某种营养素含量,除以同量该食物的热量(100g)。其实,这个公式很好理解,以米饭为例,一碗米饭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和糖,但米饭热量高,所以它的营养素低。如果孩子把米饭,当作营养食物来吃,可能就存在“隐形饥饿”,没吃饱。

孩子是不是经常吃“假营养”食物

有的家长想给孩子补充营养,结果给孩子吃了“假营养”的食物。比如,经常拿出来辟过谣的骨头汤,脂肪、嘌呤含量高,钙很少,孩子多喝容易横向发展,而且骨头汤容易带来的饱腹感,还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没吃饱,反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类似“假营养”的食物,还包括白米粥、乳酸菌饮料等等。如果孩子经常吃,可能就存在“隐形饥饿”,实际上没吃饱。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