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有大量名联,也有很多不出名的对联,需要知音的赏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爱好对联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值得品味的2副长对联,字里行间都是文化的芬芳。

第1副: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个对联是写岳阳楼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岳阳楼是四大名楼之一,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精彩篇章。上联就是列举了岳阳楼相关的名人典故。所谓“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就是杜甫的《登岳阳楼》。

范希文也就是范仲淹,“两字关情”指的是“忧”和“乐”,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于滕子京,乃是重修岳阳楼的关键人物,《岳阳楼记》也是因此而作。而“吕纯阳三过必醉”则是指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民间传说。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这是对上面四段典故的总结,又开启了后文“前不见古人”的感慨,可以说转换得很有技巧,既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体现了高明的对联写作水平。

同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化用了陈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联与此两句对仗的“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同样化用了古诗,乃是出自陶渊明的《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词的化用,更增添了对联的文化韵味,让对联得以反复咀嚼。

上联用典,下联则主要写景,讲了“洞庭湖”、“扬子江”?“巴陵山”、“岳州城”诸多地方的情景,归纳起来也就是杜甫的两句名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但是通过对联这样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让人对岳阳楼有了更具体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个情景相生,意境无限,字数虽然长,但是节奏很稳,神完气足,堪称妙联。

第2副: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这个对联是写桃花源的,同样用了很多典故。从结构上来说,“渔耶、樵耶、隐耶、仙耶”这种排列的写法,颇有点模仿前面岳阳楼长联的意思。

换句话说,这种长对联的写作,常常会按照一些固定的套路来写,要么上联写景下联抒情,要么上联说历史下联说感慨,其实还是有脉络可循的。

当然,这个写桃花源的对联还是值得称道的。自古以来,桃花源都是大家的梦想乡,藏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美梦。世上未必真有什么桃花源,但人们心中始终都留下了这么一块不沾染红尘的宝贵所在,那是安慰失意和抛开得意的最后精神家园。

上联的“卅六洞别有一天”,用的是道家三十六洞天的说法。渊明记,指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桃花源让人留恋的起源。辋川行,指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桃源行》诗歌。太白序,指的是李白写的《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昌黎歌,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桃园图》的诗歌。

上联都是桃花源的相关历史,下联则是从桃花源“避世之地”的意义出发,讲了外界的诸多历史变迁,乃是根据《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一种合理阐发。这种对比的写法,乃是为了突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方式不变,无忧无虑的美好,进一步点明了桃花源的理想乡的意义。

尤其是“未免桃花笑人”这一句总结话语,相当有力。桃花笑人,也是桃花源中笑世人的忧患灾祸。世上本无桃花源,对联作者这么写,自然是因为对现实的战乱不安感觉到极端失望,才想要寻求桃花源来自我安慰。

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在罗列之中更巧妙融入了对联作者的真情实感,体现了桃花源的文化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