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齡28周、出生重1kg的早產寶寶萱萱,因病情危重,出生後就一直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救治。她被醫護人員徹夜守護、抱在懷裏入眠、躺在特製的“搖牀”裏聽古典音樂;她的情感需求日益明顯時正值疫情嚴重,醫護人員想方設法幫助她與媽媽團聚,用袋鼠式護理等措施快速促進寶寶的恢復療愈疾痛。

七個月來,萱萱日夜追趕生長,除肺部外各個系統的發育均達到同齡孩子的水平,5月28日,她順利出院。“與其說是醫學的成功,不如把這當作是愛的勝利,這是從未放棄的父母之愛,這是日夜守護的醫護之愛。”新生兒主任夏世文說。

每個醫護都知道她喜歡的音樂

2019年10月31日,29歲的陳女士懷孕28周生下了女兒萱萱,這個巴掌大的寶寶,體重僅爲1.03KG。孩子一出生,出現了呼吸困難、低氧血癥、宮內感染等,早已在旁等候的新生兒科醫護爲她上了呼吸機,立即進行搶救,並順利轉回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雖然胎齡並非最小,但萱萱的病情發展很快,持續存在呼吸費力,呼吸機很難撤下來,需要反覆的有創通氣和無創通氣才能夠維持生命體徵的穩定。出生10天后,她被確診爲極重度的支氣管肺發育不全,及併發肺動脈高壓、肺氣腫等問題。“這類患兒救治困難,但不幸中的萬幸,萱萱肺部問題明顯,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夏世文說。

得知萱萱的病情後,陳女士和丈夫決定:“只要寶寶有一口氣,就不放棄!”在父母的期待下,醫護人員更加堅定了救治她的信心。

呼吸問題一直是萱萱治療中的難題。新生兒科副主任宋飛介紹,萱萱出生後就是用有創呼吸機,曾三次嘗試將萱萱的呼吸支持調整爲無創輔助通氣,都因呼吸困難加重導致反覆撤機失敗,直到2020年4月8日,再次嘗試無創通氣後,萱萱基本可以維持,但仍有呼吸困難的狀況發生。“因爲肺部發育不全,她要拼命呼吸,而且她常常喘,一激動就哮喘發作,臉色發烏。”管牀醫生韓代成說。

因爲呼吸問題難以改善,新生兒科的醫護對萱萱格外關注和呵護,夏世文經常會組織對她重點查房,病區護士長劉歡還將陳女士請到病房來給她家庭參與式救治+袋鼠式護理。一月底,由於疫情的發生,家庭參與式護理不得不暫停,但醫護們明顯發現,百天後的萱萱情感依賴越來越重。

“有段時間,她白天黑夜都會哭吵,想要人陪和講話。哭吵起來會呼吸困難、氧合下降伴有面色發紺。”新生兒科病區護士長劉歡說, 拍拍她、抱抱她,跟她說說話,她會立刻安靜下來。所以,早產兒區的醫生護士會輪流抱着她,跟她說話。在這些“臨時爸爸”和“臨時媽媽”的懷裏,小小的身體卸下了煩躁不安的情緒,安靜地玩或者睡,一天天長大。

隨着萱萱不斷長大和日益增加的各種需求,醫護人員們從家裏帶了早教音樂機,募集嬰兒搖椅,給她添置新的衣服,像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一點點摸索和發現她的習慣和喜好。“她喜歡舒緩的古典音樂,喜歡被搖椅輕輕搖晃,被人呼喚名字時會開心地笑,肉乎乎的特別怕熱總是要擦洗。”劉歡說,大家把萱萱的習慣寫成了小紙條,貼在病牀前,慢慢地這張紙條上的內容不斷增多,寫滿了一張A4打印紙。

萱萱在醫護人員的疼愛下成長,但這個胖乎乎的寶寶卻不長個子,肺部問題也不斷反覆。夏世文敏銳地感覺到,萱萱可能是代謝性的問題,幾項檢查下來,果然是極爲隱匿的代謝性骨病。夏世文當機立斷,讓醫生將治療重心放在發育上,經過對症治療,萱萱的身高逐漸達到了正常水平,給了肺部發育足夠的空間,呼吸問題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疫情沒有阻斷的母女相聚

年前,陳女士曾到新生兒科給萱萱做過袋鼠式護理。“抱起萱萱,寶媽激動地不停流淚。而萱萱小小的身體緊緊貼在媽媽的胸口時,呼吸特別平穩。這種親子之情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劉歡說,家庭式護理是對於早產兒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能緩解母親和孩子的心理和情緒,也能讓醫療救治更有效果。

突然而至的疫情中斷了萱萱的袋鼠式護理,隨着孩子的不斷長大,情感需求不斷增強,夏世文做了一個極其大膽的決定:讓寶媽來到萱萱身邊。他讓陳女士做了核酸檢測,給她在母嬰同室免費安排了一間病房住下來,不外出接觸其他人,派專人給她做了全面的院感培訓,每次接觸寶寶前做全面的洗消。

4月2日,陳女士住進了新生兒科,在一名護士的指導下,她認真全面地洗漱消毒更換衣物,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女兒。“孩子長大了,胖乎乎的,見到我又開心又有點認生。那是一種很複雜的心情。”陳女士再 一次把寶寶抱在懷裏時,感覺“不可思議”。

在新生兒科安頓好後,陳女士每天都去見萱萱,向醫生護士學習如何照料她,從最開始換紙尿褲都膽戰心驚,練就了洗澡、撫觸、穿衣等一人完成的“超人媽媽”。有了媽媽在身邊,萱萱的“打怪升級”有了陪伴,她闖過了三次纖支鏡治療,氣道軟化也逐漸在好轉。

在病房裏,陳女士每次見到夏世文都感激不已,“我從沒想過在疫情期間能見到寶寶,竟然還能抱着她。”

“疫情期間,我們總是說隔離病毒,不隔離愛。這句話不是空口號,人文醫學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到每一個寶寶,就不能迴避她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更何況,這份母愛是在安全可控的範圍內。”夏世文說。

長達一個月的出院準備

萱萱的病情在逐漸好轉,但夏世文卻並不滿足於此。早在三個月的時候,夏世文就關注到了孩子的運動問題。

“當時,我拉住她的雙手,小腦袋左搖右晃地,頸部幾乎沒有支撐的力量。這是長期臥牀寶寶的典型問題。”夏世文立刻指導醫護干預。

“孩子還帶着呼吸機,我都不敢讓她練習趴着,是夏主任在不斷鼓勵我。他說運動神經的發育要跟肺部發育要同步進行,不僅僅要救活萱萱,更要讓她像一個正常的孩子那樣生活。”陳女士說,經過一個月的趴臥,萱萱能抬着頭左右轉動觀看了,現在的萱萱已經能自己完成半側翻了。

眼看着萱萱的肺部發育逐漸好轉,夏世文開始爲她做出院準備,“寶寶的發育靠營養,喫奶是她的頭號問題。”在萱萱出生時,夏世文就叮囑陳女士保好母乳。在護士的指導下,陳女士完成了開奶,學會了安全地保存母乳,不斷將既是糧食又是藥的母乳送到新生兒科給萱萱喫。

因爲呼吸困難,萱萱的餵養一直是通過胃管完成。但要出院回家,就要解決自己喫飯的問題。萱萱已經習慣用胃管進食,拒絕奶瓶,更不願媽媽親喂。每次親喂,萱萱都大哭一場,讓陳女士既害怕又痛苦。夏世文安慰她不要急,先將胃管改成入口的滴管,再換成奶瓶,然後慢慢交叉親喂和瓶喂,經過長達一個月調整和磨合,陳女士終於實現了完全親喂。

從去年的10月底到今年的5月底,萱萱在新生兒科住了長達7個月。其間,病情不斷反覆,萱萱都頑強地挺了過來,但住了這麼久,萱萱未曾紅臀過一次,胖胖的皮膚一點都沒有褶爛過,爲了適應她的身長,新生兒科還特別爲她購置了小牀。早產兒區的每一個醫護都抱過她,跟她說過話,她熟悉每一個常常陪伴她的醫護人員的聲音,能迅速辨別出說話的人,並露出甜甜的笑,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她早已成了所有人的心肝寶貝。

28日,萱萱各項指標達到出院標準。“孩子的肺部發育會持續到兩歲。”夏世文說,他將持續跟蹤寶寶的生長發育,期待她像一個正常的寶寶那樣,早日脫離家用呼吸機,開始新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