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演《西虹市首富》的老演员李立群,片酬相比那些流量明星则更低,他仅拿到10万元。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演《庆余年》时得到的片酬,还没有偶像明星马天宇的一半高。

冯远征老师最近火了。

他在两会上有个提案——给新文艺群体评职称。

并且,他还建议,职称评审制度可以与演员的片酬联系起来,不同职称的演员片酬的上限和下限也不同。

此言一出,立马引发了热议。

赞同者拍手叫好,表示早看不惯没有实力的流量明星霸占屏幕了。

反对者则指责冯远征不顺应时代,非要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我觉得,冯先生的本意并非是想开历史倒车,之所以说得那么苦口婆心,是因为一些社会现象实在戳痛老艺术家的心。1、老戏骨和流量明星的片酬

如今的娱乐圈流量当道。

曾有视频爆出,视频网站CEO龚宇在会议上谈及演员片酬,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某些演员的片酬竟达到了每部1.5亿元。

据传,鹿晗、吴亦凡这些小鲜肉片酬的报价就达到过1个亿。

而Angelababy这类缺乏实力的小花,则一边演着抠图剧,一边拿着好几千万的天价片酬。

即便前些年一些视频网站和制作公司联合发布了针对演员的限酬声明。

然而,有些明星的片酬实质上没有降下去,他们不过是挂了诸如“艺术总监”之类的职务,拿着双份的钱。

反观那些老戏骨的片酬,几乎无人进过天价片酬榜单。

一部《人民的名义》云集了多少的老戏骨,可是,他们凑在一起拿到的片酬可能还不及一个流量小生的片酬高。

国家一级演员陈道明演《庆余年》时得到的片酬,还没有偶像明星马天宇的一半高。

出演《西虹市首富》的老演员李立群,片酬相比那些流量明星则更低,他仅拿到10万元。

这些尚有一定知名度的戏骨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那些演技扎实却叫不上名字的老演员了。2、被流量牵着走的明星

如果演艺圈的小花小草们能够磨练演技,拿有口皆碑的好作品说话,那他们拿高片酬,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不满。

可是,当今的娱乐圈缺失了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导演陆川曾说过:以前约演员很好约,无论是见周润发还是吴彦祖,都能够迅速地聚到一起,但现在的年轻演员约起来就特别困难。

去喊他们的时候,往往有好几个经纪人拦着不让见,而到了聊剧本的时候,那些演员更是见不着影子,本来是几年才能拍完的戏,他们只现身几天就走人。

这些演员真的就那么忙吗?其实不一定。

有时候他们不过是偷懒而已。

比如小花郑爽,参加一档节目的时候,竟毫无愧疚地透露过,如果自己在片场拍戏时感觉到有压力,可能会选择直接走开,若是导演非要坚持让她拍的话,她会使用绝招:哭。

恕我直言,对于这般不敬业的演员,如果我们还将他们奉为男神女神,那么对现在追星的那些孩子们无疑会产生负向的影响。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些流量明星演的戏是什么样的。他们在电视剧里,可以不顾女生反抗而去强吻,剧中他们的同学看到后却跟习以为常似的;

他们还可以在影视剧里狂蹭玛丽苏文学的热度,去上演荆轲嬴政抢女人的狗血剧情。

剧本烂?演技差?没关系,只要还有粉丝宠,就一切OK。

被流量惯出来的粉丝们,往往将人气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全都后置了。

如果没有什么制度来约束某些流量明星的威风,恐怕他们真的会一条道儿走到黑。3、职称评审真的不顺应时代?

诚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市场确实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很多时候,是观众要什么,演艺圈就提供什么。

流量明星拿高片酬,没营养的流量剧满天飞,其实这些现象存在,也都有着一定合理性。

然而,在市场面前就一定要俯首称臣地忽视演员的素质吗?

不禁想起“音乐教父”李宗盛写给华语乐坛的一段话:

行业的血管已经有了,平台也有了,大佬们的资金也都进来了。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大部分的内容是垃圾。这些消费者,你为他主食,他就变成了猪,你喂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永远是这个样子。各位的审美,你们的精神面貌,你们的修养决定这个时代的面貌。

他说的是音乐,但我觉得稍微改改放在表演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合适。

我们雪花的审美、修养、精神面貌,不也同样影响着当今年轻人的面貌吗?

如果我们的雪花一直演烂剧,无视演技,那么我们一直吃的“精神食粮”将会是怎样?简直不堪设想。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演员进行职称评审就是不顺应时代?

不!我看再顺应不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