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式炮火的研制成功并给予军用,海陆空三个方面都不同规模地在使用它。但在可移动的火炮中,舰炮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其破坏力也是最强的。仔细观察有关海上的战争,舰炮往往具有扭转战争局势的作用,随着国家要求,舰炮的发展成本逐渐低向化,舰炮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低成本制作 ,但依然具备射程远、火力猛等优势的大型武器。为更好的利用空间,炮塔并没有设置安放弹壳的地方,这样也致使金属弹壳会遗留在甲板上。而弹壳比较重,且速度也比较高,这两种因素都会导致甲板产生不同程度的机械性损伤。
喜欢历史,尤其是军事方面历史的人应该都会有所了解,由于受一战的影响,二战里使用的战列舰都是超大号的,我们用肉眼观察,战列舰配备的弹药自然也是大号的,弹壳肯定也要比普通的弹壳要大一圈。看到这里,你或许会产生一个非常合理的疑问,战列舰发射弹药那么多,遗留的弹壳肯定也多,甲板再结实也经不住这么造吧?战列舰就是以大口径火炮攻击作为特点的,它的枪弹几乎都是以吨为单位的,最远能够打到六十里以外的目标。我们常讲,战场讲究的是效率,为了实战时能更方便,干脆把弹壳和弹药分开,在弹药外层使用一次性的易燃药包,没有了弹壳,甲板也不会受到大的损伤。
在过去,手动装弹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要谨防出现错误,于是为了提高火炮射速,现代战舰一般都安装了自动装填机,这种机器规定了弹壳退膛后是由抛壳机进行下一步处理,然后弹壳就会顺着通道被快速推出,在这时,新的炮弹又被自动填充,能够随时发射,弹壳遗留的问题也就基本被解决了。在现代战舰上,会根据自身的需求选用不同口径的主炮,而且一般都会和抛壳窗口在同一位置。现代战舰更有能力做好自身防护,甲板能通过一些措施达到耐高温的效果,弹壳在通过抛壳机的通道后落到甲板,还是处于高温中,因此,甲板需要能够耐高温。以往,现代战舰总是让人产生的一些不解,现在也渐渐明朗清晰,对于如何解决舰炮遗留,虽然各国的处理办法各有不同,但也都比较合理。
制作弹壳最主要用的材料就是黄铜,比较熟悉战争史的人,一定知道铜质弹壳在使用它之后一般都会进行回收,那么在军舰这种发射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弹壳还能被回收吗?一般大家都听过,军舰会分主炮和副炮两个位置,主炮是军舰为完成基本的作战任务而装备了最大口径的舰炮,处于前甲板范围内,前甲板的空间相比较来说要大一些,可让弹壳堆积的空间也多,所以在前甲板上可以回收部分弹壳。
但副炮能收集到的弹壳数量就差强人意了,以我国的054A护卫舰为例,在两舷上安装了730/1130近防炮,1130近防炮可以说是我军最常用的近防炮了,安装在两舷的位置太过紧凑,离舷墙实在是太近了,所以总的来说,即使1130近防炮每秒能够喷射出166发炮弹,那些使用过后的弹壳也都落进大海里了,可以说十分浪费。所以说,不是所有弹壳都能回收,还要看机炮的位置,才能确定可不可以回收。
对于二战,也许你能很清楚的介绍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却并不清楚,就比如说弹壳回收。而这一做法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而这都是由于当时的炮弹制作材料是用的有色金属,这类金属的造价普遍较高,为了节省制造上的本钱,因此所有国家都形成了回收旧弹壳的习惯。不要说以前,就算在如今,我们还没有将重金属的冶炼工业发展到可以随意浪费金属资源的地步,就比如说,虽然中国的重工业技术从未停止发展的步伐,但因为铜资源一直都比较少,于是只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我们所拥有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措施,就可以减少经济上的损失,也是为着社会民生着想,在政府眼中,战争或者演练都不能成为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的绊脚石。
我们在回收弹壳的时候也是有要求的,完全没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弹壳就不在回收的范围内。例如钢制弹壳以及铜和钢结合制成的覆铜弹壳。首先是钢制弹壳,因为钢是一种合金,价格便宜,生产起来也简便,大部分都会被丢弃在战场上,加工的价格都够购买新弹壳的价格了,那么回收还有什么必要呢?
覆铜弹壳也不在回收的名单中,早期的中国海军对此很有发言权。最开始的打算是,集合铜延展性优势与钢的易获得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铜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理想与现实是在相差太大了。这样生产出来的弹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甚至在高温下表面覆盖的铜合金与钢脱离,因此枪膛中就会有上次发射融化的残留物,加大了摩擦力,舰炮的攻击力就会下降,同样是铜金属,却失去了回收的价值,没有节省铜资源。
钢制炮弹大规模的生产,是在20世纪80年代,钢制弹壳能被各国接受,主要有三个优点:首先是在我国多年努力下,在钢中加入一些别的元素,用来提升它的承压能力和耐温能力;其次钢极易获得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钢制弹壳也不容易卡壳了;最后在弹壳的回收上,也减少不少开支,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精力和金钱上。所以自从有了全钢制材,从弹壳开始有一个比较彻底的改革,中国海军军舰上使用的坦克全是全钢弹壳,在不断的完善后,全钢炮弹性能更加优越,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钢炮弹的威慑力并没有降低。但是并没有说钢不需要再改进了,铜的柔软性依旧是钢不能比拟的,因此从抛壳通道出来的弹壳在很强的作用力下很容易砸坏甲板。
随着时代的进步,炮弹比以往更具先进性,之前,人们一想到弹壳和弹药,就觉得都是黄澄澄的,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带来的资源浪费也是不容忽视的,可再生材料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将其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研究。金属材料的回收增添了额外的金钱以及物力付出,而且能回收的那部分弹壳,金属含量少的不行,要二次利用非常麻烦。和金属材料不一样的地方是,可再生材料身上就不存在金属制材的这些不足,打在海里也不算是在浪费资源,就算不用它,直接扔了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大环境和自身优势带来的影响,给了可再生材料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发展,越来越多的武器都拥有了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的替代品,不过像美国这类拥有着超强的经济实力的国家,即便在全球导弹的使用范围已经变得越来越广,炮弹在战场中的出场率已经可以忽略不计时,也完全没有让美国产生过停止使用铜质炮弹的想法,并且还从没没用进行过弹壳回收。的确当某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到非常强大的地步,还拥有特别丰富的资源时,便会促使很多浪费现象的产生,但因为浪费的成本对国家也没有什么影响,于是美国对这一情况的发生通常都会置之不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先建设好经济才能决定其武器的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