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发改委的最新消息,截止到5月27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前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低于了每桶40美元。所以,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和《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理》的规定,本次汽、柴油的价格不作调整。而未调的金额,将会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将全额上缴到中央国库。

也就是说,车主们期待着的油价再次下调,又一次“泡汤”了。可以说,如今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跌到了“底”,几乎不会再继续下调了。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表现的确是非常“抢眼”。不过,这里不是涨的“抢眼”,而是下跌的过于“抢眼”。从“暴跌”到“出现负油价”,这创下了“历史首次”。虽说目前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但是目前的石油期货、现货价格的上涨还是稍有乏力,并且不能尽快回到“40美元”。

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板价限制,所以车主难以再加到“低价油”。车主们被“地板价”限制的难享“油价大跌”的红利,而国内那些从事勘探、开采原油的公司,过得也并不顺利。

4月底,中石油发布了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在今年一季度中净亏损162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02.5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中石油也进行了三点解释。其一,新冠疫情的影响。其二,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

其三,天然气价格政策阶段性调整。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

其中规定,自通知起到2020年6月30日,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提前执行淡季价格政策。并且,对一些受疫情较大的行业给予更大的价格优惠,同时及时降低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因为此政策,中石油觉得对本集团的天然气收入和利润,都产生了影响。

现在,中石油因为亏损较多,特地发布了《保护超低油价下勘探开发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并且提出了三条意见。

第一条,希望能实行“原油地板价”保护,即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勘探开发企业生产的原油,按照4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不再下调。与此同时,当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时候,会按照130美元/桶出售,不再上调。

说起来,这一点提议,和“成品油的价格保护机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第二点,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第三点,国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

怎么说呢,这次中石油的三点建议,就是希望能“出政策、减税费、求补贴”,来减轻“超低油价”给国内勘探、开采公司的压力。

第二点的“收益金”,指的是当原油销量价格超过一定水平的时候,国家从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起征点是65美元/桶。

中石油表示,在“高油价时期”,石油企业就足足上缴了几千亿的利润。不过,在现在的“低油价”时期,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来支持石油企业。第三点,设立专项基金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石油企业能“扛过”这段时间。

第二点和第三点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第一点真的实施的话,就意味着无论国际油价跌到什么程度,国内原油市场都不能跌破40美元。这时候,中石油等大型石油勘探和生产企业,将会是最大受益者。但是,下游企业和消费者,可能会因此成了“冤大头”。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困难。要知道,2019年,中石油的营收为2.52万亿元。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少车主觉得中石油在“哭惨”。那么,针对中石油提出来的三点建议,你有怎样的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