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小人國存在嗎?

是否還記得《拇指姑娘》中那個睡在胡桃殼裏嬌小可愛的小女孩?是否曾幻想着自己的身邊也可以出現一個小精靈,能夠帶我們步入一個夢中的奇幻樂園?或許是對那些童話故事的嚮往,瑞士畫家瑪麗恩·海滋(Marion Hyz)用她的畫筆,繪製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小人國世界。那麼還猶豫什麼,和我一同進入這個奇妙國度吧!

瑪麗恩的小世界

瑪麗恩就讀於瑞士的一所多媒體藝術學校。她進入學校後,不斷磨練、完善着自己的繪畫技能,並用Photoshop繪製着一個全新的奇幻世界。瑪麗恩將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作爲場景,並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小巧的人偶,頓時,一個奇妙的世界誕生了。

畫中的小姑娘身高只有正常高腳杯大小,而生活中的日常小物在她的手中也變得不再那麼普通了:吸管變成了潛水時的呼吸管,茶杯也可以當作浴盆,棉棒是野外探險時的梯子,綁在一起的瓶蓋可以拿來漂流……當然,除了日常玩樂、冒險,小姑娘偶爾也會變身爲廚娘,操控着碩大的餐具,做着美味的甜品喫食。

瑪麗恩創作的小人國,絲毫沒有巨物所產生的壓抑與恐懼,反而充斥着各種溫暖與歡樂的氛圍。亮麗的高飽和度色彩,搭配上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情節,畫面清新且溫暖,像極了我們孩提時聽到的童話故事,強烈的代入感瞬間讓我們也融入到這個比例失衡的世界裏。縮小版的我們,突然平添了無限的可能。而畫面中那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也爲幻想中的世界增加了許多真實感,使得我們有了站在上帝視角重新審視這個世界和自己的機會。

變小?變大?不變!

實際上,以“小人國奇遇”爲題材的藝術或文學作品由來已久。《格列夫遊記》中的小人國、《霍比特人》中的精靈與矮人、《龍貓》中的衆多小龍貓和灰塵精靈、《千與千尋》中的小煤球……無論故事創作的背景,還是故事本身的設定,通過縮小故事角色的常規比例,來形成一個嶄新的虛擬世界架構,簡單而有效,成爲衆多奇幻文學、影視作品創作的不二法寶。或許,換一個視角來重新審視我們這個習以爲常的世界,或者以一個與衆不同的奇妙身份來重新演繹一下有些乏味的生活,總是觀衆們願意津津樂道的事情。

被縮小的身軀,被放大的世界。設想,當我們從現實世界跳脫到這個奇幻世界時,彷彿呼吸都會跟着時空的變化而漸漸急促起來。隨着視線高度逐漸降低,身邊的一切開始變得越來越大。我們如同戴上了放大鏡,以前被忽略的所有細節都變得無比清晰。而當一切變得比以往更加清晰之後,我們開始會變得興奮與好奇,看看這裏、碰碰那裏,然後便是對以往事物的聯想與重新審視。此時,一些以前從未明白的事情開始有了答案。興奮之餘,我們繼而會對這樣的視角變換開始了進一步的思考:世界沒有變,變得只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當我們的視線開始飛速上升,以往的事物開始越變越小的時候,我們也只是再一次用不同的方式又看了一次這個世界。所有的激動、欣喜、疑問、釋然都源於我們對習慣的突破。視覺感受如此,心理與思想層面的感受亦是如此。

小人國效應

從某方面來說,我們都是視覺動物,視覺爲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提供了絕大部分信息。然而,我們同時又是有思想的人,所謂的“看待”並不是如何去看,而是如何去思考。視角的變換亦可以讓我們心中的感受產生如此巨大的波瀾,更何況是思維方式的變化。

生活給了我們很多美好,也爲我們出了很多難題。面對這些難題,我們固然不能施展魔法,讓自己變大或者變小,但我們卻可以變換思維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不願輕易地做出改變,卻美其名曰“個性使然”或者“堅持原則”。但其實,這只是一種思維惰性。而思維惰性產生的原因無非是一種對未知的不安全感。所以,這個時候想一想“小人國的奇遇”,我們要做的僅僅只是在思維方式上來一次“精彩而又安全的探險”。在探險中我們會從更多的角度看到那些難題的“全貌”,而解開難題的線索就藏在其中,距你可能只有咫尺之遙。

一次這樣的“探險”過後,思維的世界又被你開出一片疆土。這時你會突然發現,你的世界更加寬廣了,“小人國效應”就這樣真的在你身上發生了。

無論是天馬行空也好,異想天開也罷,對生活的重視給予了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期待。變化的視覺感受、變換的思維方式,改變着我們的生活,也精彩着我們的生活。像瑪麗恩·海滋一樣,小人國的童話仍會以各種方式流傳下去。而來一次真實的小人國之旅並不難,我們無需變小,只需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寬廣!

眼緣藝志 第502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