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组织派我来挂职扶贫,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会带着对陕北贫困群众的深情,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扶贫工作,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5月10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对口帮扶子洲县挂职干部张旭对记者说。

一年前,张旭被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选派至子洲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一边努力克服水土不服、饮食差异等困难,一边迅速适应新角色、迎接新挑战。

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子洲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驻子洲联络组在陕西省组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在扬榆工作队的考评中排名第一。

让江都人才到子洲来

子洲县位于榆林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吕梁山特困连片重点县。

2019年9月,为了改变子洲县的医疗卫生面貌,张旭启动了江都区对口帮扶子洲县卫健局、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内容的“青蓝工程”。江都区的7名支医人员与子洲县的14名医生结成了师徒对子,江都区支医人员定期确定教学重点,传授临床经验及技术特长,努力提高子洲县受帮扶医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张县长主动协调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与子洲县苗家坪镇医院签订共建协议。按照协议,今后每个季度我都会带领自己的团队来到子洲县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人走线不断,苏陕一家亲’。” 江都区滨江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杨长雨说。

“通过江都先进人才的示范作用,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切实提高子洲当地医疗水平。”张旭说。

把子洲特产销往沿海

2019年11月16日,马岔镇师家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刘源,看着村委会院里一派搬运红薯的繁忙景象,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的红薯卖到千里之外的江都区,红薯销售问题终于解决了。”刘源说。正是在张旭的协调帮助下,该村村民实现了丰产又增收。

2019年11月,张旭得知子洲县师家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红薯滞销后,立刻联系扬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免费对红薯进行检测,并给师家坪的红薯发放了绿色农产品的身份证明。正因为这张“身份证”,师家坪红薯成为江都区的畅销食品,不到一个月便销售5.5万公斤,为当地群众增收34万余元。

在距离子洲县城50公里的槐树岔乡东飞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门前,“电子商务服务站”的牌子格外醒目。59岁的合作社负责人张敬说:“张县长可给合作社帮上大忙了,不但送来了12万元启动资金,还把咱的杂粮、核桃卖到了北京、天津、上海,可是风光呢!”

2019年12月20日,在张旭的积极沟通协调下,由子洲县人民政府、扬州市江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江都—子洲协作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在江都区成功举行。为期3天的展销会销售额达160多万元,现场签订订单140余万元。

倡导爱心汇入子洲

为了让子洲的贫困学子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张旭主动对接江都区和子洲县,撰写活动倡议书,成功开展“爱心助学手拉手,携手共奔小康路”爱心助学活动。

助学活动得到了广大江都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活动期间共筹得爱心助学款54笔,用于资助60名贫困学生。

2019年11月14日,江都区“七色阳光”书屋落成仪式在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举行。张旭先后联系江都区妇联、工商联、新华书店等单位为该校送来了1800余册爱心图书。

为了让子洲县偏远学校的学子们开阔眼界、提升素质,在张旭的努力下,由扬州市天和德勤教育发展基金会出资10.5万元,完成了志愿者老师招募培训、采购设备、远程测试等多个环节,子洲县马蹄沟镇中心小学有了线上支教课程。支教课程解决了该校在美术、心理和计算机等课程无专业老师的困难,有效缓解了学校的教学压力。

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村民苗小鹏,8岁时左眼不慎失明,在创办子洲县爱尚家食品加工厂时更是举步维艰。张旭联系爱心单位,为该企业送上了10万元创业爱心资金,帮企业渡过了难关。2019年企业实现销售额98万元,带动11名残疾人就业,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苗小鹏被授予“子洲县脱贫致富明星”称号。

引进项目增强“造血”能力

江都区3个镇村与子洲县3个镇村结对,每年投入330万元用于发展养殖项目。为产生规模效应,子洲县将江都区援助资金集中用于一个产业项目,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目前,第二轮镇村结对资金已到位,这笔资金又将助力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3年来,子洲县的苏陕扶贫协作项目累计投入7500万元,建立扶贫协作项目36个。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63万人,带动脱贫7667人。

新引进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榆林市明利电器有限公司在子洲顺利落户,9月上旬就可以投入生产。这将是子洲县第2个扶贫工厂,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更多便利。

“看着引进的产业项目在子洲‘落地生根’,并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带动效应,我非常欣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加大产业转移和提高劳动技能方面多做工作,力争招引更多企业落户子洲。”张旭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