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陈徐东关注如东革命老区留守家庭法治公益教育,积极参与法治扶贫、法治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城市社区、乡村街巷,沿海渔港、建筑工地,超市商场、码头、学校、部队、机关等都成了她的普法舞台。在陈徐东的建议和策划下,如东县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启动“关爱明天 法律护蕾”——普法百校行活动,引导全县7万学生“与法同行”,成为公益法治宣传新品牌。

担任法治副校长的陈徐东为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 讲红色故事。受访者 / 供图

作者|徐家军

责编|张晶晶

正文共2095个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江苏省如东县是革命老区,如东县司法局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法治副校长、普法志愿者陈徐东多年来坚守法治+公益,精准服务扶贫、精准法治护蕾,用实际行动传递司法工作正能量,诠释着司法行政人员的忠诚与担当、坚毅与奉献。她担当多重“社会角色”,关爱老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青少年在法治的蓝天下展翅飞翔;她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做法,在全国推广,被列入江苏省法治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成为法治公益品牌。

关爱残障少年的“辅导员”

“扶人要扶心!”对残障少年这一特殊群体,陈徐东格外关爱。在担任如东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法治副校长期间,她经常给学生们讲红色故事,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成长成才。根据残障少年的特点,她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案例,配以形象直观的课件,将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融入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联系实际,以案释法,让智力或听力有缺陷的学生能听懂并喜欢上法治课。陈徐东先后为1800多人次的特殊残障孩子开展法治教育,成为关爱残障少年的“知心姐姐”。

为扩大法治宣传效果,陈徐东专门来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给前来参观实践的数千名青少年学生播放普法微电影,引导未成年人学法、守纪。在做好法治宣传的同时,她还深入学校、社区、网吧、家庭,开展调研走访,撰写制作了20多篇法治课讲稿和课件,编发《学校法治讲稿汇编》读本。在陈徐东的建议和策划下,如东县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启动“关爱明天 法律护蕾”——普法百校行活动,引导全县7万学生“与法同行”,成为公益法治宣传新品牌。艰辛的付出,在孩子心中播下法治精神的种子,师生们称赞她是“护蕾天使”。

关怀特殊少年的“导航员”

陈徐东受聘担任如东县人民检察院“阳光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八个一”法治教育套餐,用心用情为前来咨询的人员服务,为涉案未成年人重塑阳光心态。她创新工作方法,用爱心和法律的准则做迷途青少年的引路人,探索“管、教、帮”三位一体的社区未成年人矫正工作新思路,为失足少年播放系列法治教育片,形成“1+1”疏导模式。她自费购买心理辅导书籍、普法读物、笔记本等赠送给接受心理咨询的对象,在法律上给予教育引导和帮扶,用真情化解涉案未成年人心结,受到各方好评。

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的行为习惯,陈徐东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建立心理档案,追踪思想动态,为涉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搭桥铺路。少年小丽(化名)辍学后,与一些社会闲杂青年混在一起,沾染上不良习气。陈徐东与小丽结对,谈话谈心,开展法治教育和心理帮教,对小丽的生活施以援手,用“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唤醒小丽尚未泯灭的良知,帮助小丽重返校园。

她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起,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制定了专门的矫正方案,并单独进行矫正教育,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关心留守儿童的“服务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陈徐东一直关心的大事。近几年来,陈徐东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先后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秘书等岗位资格证书。学有所成后,陈徐东学有所用,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每年暑假期间,她精心制作课件,结合案例,把法治维权、防灾避险、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知识编成儿歌、小故事,利用双休日,走进镇区文化站,义务为老区乡村留守儿童开展普法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

针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和心理健康等情况,陈徐东积极倡议,向全县留守儿童发放印有法律咨询、法律维权和心理辅导志愿者联系电话的“爱心联系卡”,搭建起关爱留守儿童的无障碍爱心温暖平台。通过上法治课、开展心理小游戏等活动,她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腼腆害羞,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重树自信,重展笑颜,起到了良好的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效果,孩子们亲切地称她“爱心妈妈”。

陈徐东还积极参与如东县纪委、共青团、妇联、检察院、教育局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活动,多次组织模拟法庭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模拟庭审中感受法律的尊严,使法治教育更为深入化。在少年“模拟法庭”活动中,她将活动内容制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全县中小学校,在法治课上播放。

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6年来,陈徐东通过多种载体,为在校青少年上法治宣传课36场,受教育人数达1.2万余人。

关注留守家庭的“宣传员”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陈徐东关注如东革命老区留守家庭法治公益教育,积极参与法治扶贫、法治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城市社区、乡村街巷,沿海渔港、建筑工地,超市商场、码头、学校、部队、机关等都成了她的普法舞台。

她积极开展老区青少年普法“微”服务,为提升全民法治素质,先后撰写多篇农村青少年公益普法的调研稿件,参与编撰各类老区普法宣传手册,编发了《民生热点·实例说法》《学校法治讲话汇编》《精准扶贫公共法律服务手册》《以案说法·生态环保篇》等系列法治公益宣传册,以及全县农村法治宣传广播、法治宣传栏、普法宣传卡等法治公益宣传稿件,传播法治文化,助力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