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和初中是否是名校,对孩子的成才和发展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高中对于孩子的发展和人生确实具有决定性意义。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远超名校。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远超名校

人的成长,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社会教育也主要通过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

从出生到18岁考上大学,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孩子身上都会有父母和家庭的影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学习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学校。孩子在一所学校只待几年,但在家庭至少生活十几年。

从孩子一生的时间维度看,影响和决定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因素很多,所读的大学是否是名校,并非决定孩子一生的唯一决定因素,马云、马化腾、任正非等商界大佬也并非毕业于顶尖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清华北大的学生,小学和中学是否来自名校?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清华北大的学生,小学和初中都籍籍无名,但高中毫无例外都出自名校。

小学和初中是否是名校,对孩子的成才和发展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但高中对于孩子的发展和人生确实具有决定性意义。

许多父母把高考看作孩子高中阶段、甚至整个人生努力的终点,经常误导孩子说“高中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高中三年,以后的人生就一马平川了。

作为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孩子将

每个阶段的目标作为人生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将高考放到孩子整个人生的视野和格局中去思考,而不能将高考视为终点。

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高中阶段,孩子进入生命力最旺盛的年龄,孩子的学习潜力巨大,常常能做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但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拼反了,在孩子小学、初中阶段拔苗助长,孩子吃东西使劲喂,父母教东西拼命灌,孩子从小“吃坏了肚子,撑坏了脑子”。

因为吃得太多,超重、肥胖毁了孩子的健康,由于学得太多,厌学、死沉灭了孩子的激情。

早期教育多阅读少训练

早期教育与早期训练是2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训练的结果是一种相同的大脑、相同的思维模式,而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不同的大脑。

孩子认知发展最好的方式是游戏玩耍,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是阅读。

事实上,孩子学习应该从接触实物、观察事物开始,通过分析提高认知,获得直接的经验。幼儿园、小学阶段,应该多让孩子游戏玩耍,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孩子玩耍游戏的机会太少。

在应试压力下,现在的孩子缺少直接经验,缺少直接经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缺乏想象力。

许多父母从不让孩子洗衣做饭,从不让孩子打扫房间,孩子很少甚至没有机会体验挖沙取土、玩水摘花、捕鸟捉虫的乐趣。

今天所谓的早期教育,实际上就是早期训练,逼着孩子去学钢琴、学画画等特长。

孩子的认知本应从体验开始,但却被人为阻断,改变路径从读书开始,但书却是间接经验。

对于孩子的成长,

最好的方式是先有直接经验,再丰富间接经验。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解读符号的能力开始发展,进入学龄期后,孩子通过阅读来学习。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分区划片、摇号入学政策已经落地,上不上名校已经不是可以改变的选项。既然已无法改变,父母就没有必要再去纠结择校问题,而应该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更多的时间体验生活,海量阅读,这是孩子全面成长的正确成长路径。

孩子没有机会从“名门”起步,只要行进在正确的道理上,“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早晚有一天,名校会自己找上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