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品,现在只要搭上薇娅的名字仿佛就像是坐上了航天飞机一般被众人追捧。国内品牌代言的方式似乎和以前那个靠明星拉流浪的时候没什么不同,只是一线大牌的身价低了。


恒大请范冰冰和成龙拍广告宣传,为打造冰泉高端形象花了60亿。现在薇娅代替大众选择产品的时候,假如商品入选,一个品一晚的推广费是10万到50万不等。可以看出,在代言费上平凡的薇娅输了很多。



不过,至少,花大价钱请成龙和范冰冰代言的产品大多都活得不太好,可把广告费的小头投给这个连火箭都能卖的女人的话,至少在那个晚上,营业额似乎都不错。人性就是如此,认清人性的现实,比乱找根据证明自己受到宠爱更能够保护自己。曾经家喻户晓的国产鞋零售巨头达芙妮,就是一个没能认清现实,把一时得利当成终生宠爱,最终一败涂地的企业。


在台湾做女鞋外销的张文仪因人工租金成本困扰而将工厂迁到莆田,谁知道自己做的欧美款式女鞋,在当时那个商品贫乏普片缺乏美感的内地环境下,如鱼得水般一下打到了消费者的心坎里。内地意外的购买力引发张文仪的注意,将销售重心真正地转移到东南沿海地带。



马云说:必须先去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然后再去找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突然切中顾客需求的达芙妮销量猛增,连续五年成为内地女鞋销量的霸主。仿佛只要开设门店,达芙妮就能挣钱。简单粗暴的成长模式在国内顾客群体对个性化不高的要求中横冲直撞,意外但合理地维持了数年辉煌,可她没意识到,庞大的销量需要庞大的供货,一旦需求端产生动摇,巨大的供货所受到的反噬也是巨大的,只是这个动摇暂时还没来。


年复一年的收益是毒药,麻痹了企业家的危机感。


2006年,达芙妮大手笔在台湾设立专卖店,还出书《达芙妮模式成功专卖》,仿佛在这门生意里,她只剩下了“成功”。



2013年门店数达到6702家,尤其在2009年到13年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年都有上千的达芙妮门店新出现在大街小巷里。与此同时,门店销售的费用也大量增长,2012年时销售费用已经占到了销售收入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还要支付各种杂费,也就是说利润已经在下滑了。到了2013年,另一个危机初现身影,她的存货开始走高,当年的销售收入是104.47亿港币,而存货已经到了26.43亿港币。这说明货物周转率下滑了,而且市场需求也在下降。


而下滑的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兴起,淘宝京东异军突起,网络销售风靡。低成本店面大量出现,消费者获得大量实惠。而且在消费者看来,地域对商品选择的限制逐步在消失。网上出现了许多原本没见过的商品,还有很多比现在门店更新潮,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出现。



平价商品的竞争突然平整了,原本只有依靠热闹街道逻辑才能挣钱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互联网商务的口碑变成商品最重要的IP。


可达芙妮没有意识到这项变化,即使在花费3000万投资的电商平台“耀点100”倒闭时也没想明白,产品卖不出去,是市场变了,是需求变了!而达芙妮,没变。产品设计依旧传统,折价不仅影响品牌形象,还伤害了消费者的信赖。


改变是痛苦,但不改变会更加痛苦。这句话还是马云说的,放在达芙妮身上非常贴切。



开始痛苦的张文仪没有改变,所以更大的痛苦开始了。2015年,达芙妮亏损3.79亿港币,门店关闭量超过新开量805家。16年亏损8.19亿港币,门店再减999家;17年,门店仅剩3589个,近乎腰斩。到19年,亏损10.12亿,关店2395家。


短短的4年时间,达芙妮关闭了将超4000家门店。市值更是从曾经最高的189亿港币,暴跌到如今的2.06亿港币,跌幅高达99%。


没有仔细思考客户需求,没有认知市场变化,达芙妮的苦果很苦。想再回溯光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售卖方式产生变化了的现在,为了满足更多人更多种类的需求,商家不得不寻求更多的试探,以抢到短暂的引领身位。各种大流量IP的主播和博主利用大量整体搭配的方案来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借以在复杂的商品体系中留下一席之地。而达芙妮现在的状态,似乎还没有向这方面发展的勇气。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便开始变得悲哀,这样的她,还有多少时间?


(本文由财料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