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观点看商业。超级观点,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特约观察员 | 何帆

编辑 | 吕方

特约观察员 何帆

核心提示:

1.全球化会出现退潮,全球供应链会从过去的效率至上原则转变为效率和安全并重原则。

2.进口替代可能是未来最好做的生意,备胎会成为每个企业商业战略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3.全球化从黄金时代走到了本土时代,适当减少全球化程度不会损害中国的经济崛起。

4.未来的供应链可能是开发平台式的供应链。

中国如何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世界制造的中心,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事件,归根结底是我们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核心原因总结起来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互联网,互联网的技术把世界推平了。《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专门写过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90年代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在后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是不错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后冷战红利或者说中美合作红利。

第三个原因实际上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犯的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这导致它的制造业出现了空心化。 中国登上全球化这艘船其实很不容易,但是上了船之后想从三等舱进入二等舱,甚至进入头等舱,难度还是很大的,美国的这次战略错误恰恰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80年代的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个思潮叫“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告诉企业家,他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让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家需要把非核心资产全部剥离出去,用更少的资产去赚更多的钱,股票肯定就能涨了。

比如当时的传奇人物杰克韦尔奇,他成为通用的CEO之后,就把通用这样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改造成了金融企业,效果当然非常好,股价上涨也很快,但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美国的制造业被转移了出去。

制造业四部曲

制造业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开始的阶段是在实验室里研发,需要有人把想法提出来,然后要做一个原型机,之后再小规模量产,最后再从小规模量产扩大到大规模量产。而这四个阶段之间,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都是惊险的跳跃,跳不过去可能就掉下去了。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美国,它的研发仍然做得很好,能做出原型机,甚至可能能够做到小规模量产,但它失去了很多产品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其他的一些经济体开始发展起来了,比如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国内的制造业企业,这是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中心的一个大背景。

中国的制造业会转移到越南吗

过去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经常讲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全球供应链把贸易的链条越拉越长,所以全球的贸易才能够增长很快,但这不可能永远拉得越来越长。所以目前来看的话, 一个总体的判断是供应链的延长可能已经到了顶峰。

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贸易

从世界银行的图来看,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也在放慢。这里头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 就是全球供应链停止进一步的扩张,国际贸易也跟着往下走。

在新冠疫情之前,有很多人担心,很多企业都搬到越南去了,中国的制造业会不会大规模的转移到越南去?

我们从数据简单的做了一个分析,我们关心的是,如果按照技术密集的程度把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划分,从1类到4类。1类就是技术水平最低的,2类是技术水平中等偏下的,3类是技术水平中等偏上的,4类就是高科技的产品。

中国与全球供应链

我们再来看这4类产品在中国出口中占比的变化,有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1个就是我们看到中国那些劳动力密集型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的产品,一直是在下降的。但是它是什么时候下降的?它是2007、2008年就已经下降了。也就是说 中国出口的升级换代和转型,早在2007、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

我们再去看其他的2类、3类和4类。2类基本上没有变化,3类和4类提升是最快的。我们再看一看中国跟其他新兴国家之间的对比,如果我们把越南和中国比,那有点胜之不武。因为越南的经济体的体量,可能也就跟我们中国一个省的经济体的体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巴西、南非、土耳其这几个国家合在一块,合成另外一个新型经济体,来跟中国对比。

中国和EMs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这两个图能够看出来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什么? 就是中国的产品出口所占的优势,跟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的话,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拉大。 这说明什么?回到最开始我们说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三个原因: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崛起是一个在特殊时期发生的特殊的一个现象,很多其他的经济体现在再想奋起直追,已经没有机会了。体量不如中国这么大,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边际收益在逐渐下降,而且现在已经是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后冷战红利了。所以我们其实不需要担心其他的新兴经济体会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但是我们从贸易战和这次疫情也能够看到,很多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

疫情对哪些行业冲击最大

如果我们从最简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来讲,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无非是供给、需求和预期三个渠道。

首先是供给,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员流动受到了限制,甚至一些商品的流动、物流也受到了限制,这个时候供给可能会出现一个负面的影响。其次是需求,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封城,然后隔离,大家都宅在家里,不去看电影,也不去餐厅,所以需求下降。现在复工复产之后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外部的需求,海外的订单减少。最后是预期,疫情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人会考虑到未来收入可能会下降,或者因为现在行情都不明朗,所以他采取观望的态度,这时候投资和需求都会减少。

哪些行业影响更大呢?从三个维度看比较清楚, 第一,如果这个行业里雇用的劳动力越多,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第二,如果你这个行业在供应链里所处的位置在下游,那么上游任何一个环节有风吹草动,对你的影响都会比较大。第三,现在到了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要比谁的现金流更稳定,那些能够有充分的现金流储备,和比较容易的有稳定现金流的行业,相对来说,过冬会更容易一些。

各行业受到的冲击大小

这张图揭示了从两个维度来看更易受到冲击的行业。横轴的维度是这个行业到底是在上游还是在下游?另外一个维度在纵轴,看它的劳动力密集度的程度。而圈出来的这些行业受到影响可能会比较大。

各行业受到的冲击大小

这张图也是从行业到底处在上游还是下游,这个行业里面的现金流稳定不稳定,圈出来一些风险可能会比较大的行业。

分析的结论,第1个是服务业可能受到冲击很大,餐饮、旅游、交通受到的冲击是最直接的,但疫情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反弹。在制造业里头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服装行业和化工行业,这两个行业同时具备刚刚讲到的这三个条件,所以更脆弱。

有一些行业在这次疫情的时候,暴露出来它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超过想象,尤其是汽车行业和通信行业,比如手机,我们明显能够看到这个时候它在供应链里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

也有一些行业相对来说受到疫情的冲击会比较小,像医药行业、食品制造业。举个例子来讲,生产酱油的企业他们主要的市场在国内,比如我去年看到一个做酱油的企业,基本上不怎么使用劳动力,从豆子进去到酱油出来,基本上都是自动化的,所以这个时候这些行业相对受到的影响会要小一些。

疫情后全球供应链的模式变化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第一,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现实,尽管我们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对外开放,但不得不意识到 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个地方将会持续。这既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坏消息是一定会对中国的外需造成影响,好消息是我们在每一次危机的时候,都可能有一些人会逆行,在逆行的过程中会寻找到机会。

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变化,原来全球供应链的原则是效率至上,就是我生产的好的东西我就生产,其他的就全部交给别人生产,这样就能够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但这其实是在钢丝绳上的全球化,一旦有一些变化,就可能会掉下来。现在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所以未来供应链的布局的原则很可能会变成效率和安全兼顾。

效率和安全兼顾会带来一个什么变化?你可能会不得不准备你的预案或者准备备胎,华为就做了很多备胎,这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 备胎原来是爱情界的一个专业术语,但以后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在考虑自己商业模式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理想的状态不是要回到完全自力更生的年代,没有人会想象出来这个世界会倒退到完全闭关自守的年代,但是供应链会出现变化,所以如果我们去想象未来的供应链,我觉得 未来的供应链可能是开发平台式的供应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陆峰老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开发平台,他说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的东西、不是技术、不是产品,而是开发平台。有一群人,有这些经验,知道哪些技术管用,怎么生产产品,怎么卖产品,就能够保住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来讲,飞机制造商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制造,但是要有自己的开发平台,然后在开发平台上可以跟别人合作。如果是生产螺丝钉,你当然可以用全世界最好的厂商的产品,但是如果它不跟你合作,你总不能因为一颗螺丝钉,导致飞机无法生产,所以你要使你的第2名和第3名能够顶上。

过去的时候,我们不会花资源投资第2名、第3名。因为它是一种浪费,是一种冗余。可现在我们会看到,如果你认为安全更重要,安全第一、效率第二,那么对于冗余的宽容,对于备胎的投资,都是我们不得不去做的。

如果大家按照这个逻辑去想,未来肯定会有很多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就是说我们很可能要补足制造业在各个供应链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家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找,新的商机、新的投资的机会,可能就在这里。

包括我们最近看到的政府出台的很多政策,对于新基建有更为详细的解释。这不仅是政府在考虑这件事情, 各个行业的企业家现在关心的问题都是怎样能够补上原来供应链里的那些关键环节。 如果我们不把最坏的情况考虑进去的话,可能就会大意。但是当你把最坏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之后,再回首去看,你突然会发现,如果你顺着另外的一条思路去看,你会找到机会。

疫情期间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叫逆行者,但有的时候其实机会就是留给这些逆行者的。

如果说我们过去经历的是一个全球化的黄金时代,那么请大家注意,未来我们很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我把它叫做本土时代。本土时代需要我们关注本土的市场、本土的创新、本土的意识。我相信各位企业家朋友在中国市场上,最熟悉中国市场的很多打法。在这个市场上你们如果能够用用真心去拥抱本土时代,你一定能够活得非常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