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來自深淵的召喚:站在高樓,爲什麼有一種想跳下去的衝動?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站在高樓上俯瞰時,有一種跳下去的衝動,這不是你的問題,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人都同樣的遭遇。

2015年有一個新聞,蘇州一對長期租房的夫妻總算買了自己的房子,他們的新房在31樓,當他們滿懷期待地搬進新家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自打搬進去沒多久,妻子就開始出現不對勁的反應。剛開始是一進屋就心慌,頭昏乏力,後面更是出現了一到陽臺或窗口就有跳下去的衝動。

更奇怪的是,只要兩人搬回以前生活的出租屋就沒事,似乎所有詭異的問題都指向那套31樓的新房子。

英國廣播公司(BBC)聲稱,倫敦地鐵的自殺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之一。從1940年起,這個每天搭載350萬人次的地鐵網絡,每年自殺人數爲25人,到1980年之後增加爲每年100人以上,自殺未遂的人也是多得驚人。而2019年,每月自殺未遂的人數達到5.3人,成爲有史以來最低值。

事後心理醫生對自殺未遂的人進行過心理輔導,他們中大部分人完全沒有自殺傾向,他們的回答也驚人的相似:當自己等車時有一種跳下去的衝動。

世界各地都有這種類似的現象,當我們站在高處邊緣時,我們會感覺到危險來襲,而地面卻在召喚我們,有些人稱之爲“來自深淵的召喚”。

進化告訴我們需要遠離危險的高處,有些人甚至因此患有恐高症,這是求生的本能。

既然所有人都會害怕高處,那爲什麼這些人還會有跳下去的慾望呢?

高處的現象

來自美國聖母大學專門研究自殺行爲的臨牀心理學家珍妮弗•海姆斯將其稱爲“高處現象”(High Place Phenomenon, HPP)。

在一項包括431名受試者的重要研究中,海姆斯和她的同事們發現,其中一半人曾有過從高處往下跳的衝動,儘管他們從未考慮過自殺。

這種衝動源於我們對認知的扭曲,我們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往往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舉個例子,人們通常認爲糞便等令人噁心的東西比實際距離更近。

同樣的,我們往往會高估垂直距離,而對水平距離的這種偏差就不存在,因爲我們認爲高處對我們不利。隨着高度的增加,我們對它的恐懼也在增加。

當恐懼不斷增加時,可能會出現暈動病,這和“跳下去衝動”的情況差不多,只是這種症狀主要是由我們的視覺系統和前庭系統之間的衝突引起的。

前庭系統負責空間定位、姿勢調整和平衡,它包括一個胞囊和球囊,用來探測垂直方向的重力和三個充滿液體的垂直管道來探測旋轉運動。

當前庭系統感知運動而視覺系統沒有時(或者相反),衝突就會被觸發。例如暈船時,由於海浪的上下搖擺,前庭系統感知運動,但是眼睛卻沒有,這引起了噁心。

很明顯,只要出現這種認知偏差就會出現不安,但是隨後,更高層次的思考和我們的記憶幫助我們消除這些不一致,並逐漸變得清晰,這就是爲什麼保持平衡需要艱苦的練習。

信號處理錯誤

根據哈姆斯的研究報告,這種“跳下去的衝動”是由於有意識的大腦誤解了來自大腦安全中心的警報信號而產生的,這種錯覺是處理信息延遲的結果。

大腦的安全中心是檢測恐懼和焦慮的部位,這一部位主要包括杏仁核。杏仁核在潛在威脅的刺激下,會立即向大腦皮層發送警報信號。

然而,大腦皮層處理信息的速度相對較慢。它能識別信號,但不確定信號被傳送的原因,這種不確定性是造成我們在高處“跳下去衝動”的原因。

當我們立於高處或危險境地(地鐵站等)時,潛意識告訴我們是危險的,並立即向大腦皮層發出警報,大腦皮層接收到危險信號並做出逃離的反應,只是大腦皮層並不知道如何逃離是正確的,這部分需要我們的記憶幫助,而地處大多情況下是安全的,所以有可能出現跳下去的衝動。

最後

這種不確定性根源是杏仁核的激活,所以那些出現“跳下去衝動”的人往往也更加焦慮。

事實上,焦慮不僅僅侷限於在高處,這些人也表現出了對其他問題的擔憂!

那麼,這種“跳下去衝動”的感知一定是一件壞事嗎?

當然不是!這些信號迫使我們撤退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它們是我們的生存本能。

在原始社會,它幫助我們躲避許多危險,因爲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沒有時間讓你思考太久,你必須做出反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