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10年多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郭孟德有一多半的时间战斗在扶贫攻坚一线。

先后担任三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村脱贫摘帽

2013年以来,郭孟德先后承担向阳镇燕来村、林列村,岜暮乡板么村等三个深度贫困村的脱贫摘帽任务。这三个村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重点村。

2015年10月,林列村成为天峨县公安局新的扶贫联系点。刚完成燕来村脱贫任务的郭孟德,又转战林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林列村位于龙滩水电站上游,是库区移民安置村,经精准识别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4户146人。全村12个自然村中只有4个村通公路,因为道路不通,很多农林产品无法运出山,大量成熟的水果烂在地里。

“要致富先修路”,郭孟德上任后立即和村两委研究解决交通问题。他开始到处跑项目、拉资金。在县委、政府和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和资金终于落实了。林列村顺利实现了“屯屯通公路”,成为天峨县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

岜暮乡板么村本来也被列为全县第一批脱贫摘帽的村,可是由于该村自然环境恶劣、石山面积宽、贫困人口基数大,2017年底无法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天峨县扶贫办的材料显示,板么村的脱贫难度在全县所有贫困村中排第二。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天峨县2018年底必须整体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初,天峨县对全县贫困村的脱贫任务进行战略性调整,板么村成为天峨县公安局的扶贫联系点。已经完成燕来村、林列村脱贫任务的郭孟德,又主动请缨担任板么村驻村第一书记,成为全县唯一一个连续担任三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的干部。

上任后,郭孟德带领村两委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重新核准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为了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使村干部的腰杆硬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郭孟德通过各渠道筹集资金共120万元,在村里建成食用菌培育、草莓种植以及马蜂、黑山羊、豪猪养殖等村集体经济项目,并解决了70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以点带面,板么村2018年大力开展农林牧业发展。2018年底,板么村集体经济实现纯收入14万元,人均年增收1000元。

热心解民忧,让所有村民同步迈进小康

除了为村里谋发展,郭孟德还努力为村民谋福利,全力为困难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所有村民同步迈进小康。

林列村交要屯的贫困户冉光理一家四口人,其父母年过八旬,弟弟患有精神疾病,冉光理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一条腿。全家住的是上世纪40年代建的木瓦结构房子,房子已成危房。得知冉家的处境后,郭孟德决定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除了在政策上为其争取5万元资金外,还向后援单位和爱心企业家争取到了8万元,解决了建房所需的资金。考虑到冉光理行动不便,郭孟德从新房选址、房屋设计到建房材料和家具采购都全程参与。在他的感召下,村民们义务到冉光理家帮工。2017年春节,冉光理一家终于圆了楼房梦。

板么村更么屯的贫困户韦景泰一家五口人,两个孩子在上学。此前,一家全靠夫妻俩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苦。郭孟德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安排夫妻俩到村里的食用菌基地务工。韦景泰感慨地说:“多亏了郭书记的帮助,让我家顺利脱了贫!”

从农村走出来的郭孟德深知知识能改变命运。驻村6年多来,他先后争取到爱心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资金30万元,给燕来村、林列村、板么村227名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发放慰问金、奖学金、困难救助金,并圆了4名孤儿的大学梦。

2018年5月,刚上任板么村驻村第一书记两个月,郭孟德发现下肢经常水肿、抽筋,全身乏力。经医院诊断,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了肾病综合征。组织关心他,让他回原单位边治疗边上班,但郭孟德觉得板么村的脱贫工作刚刚起步,自己在关键时候退出来,肯定会影响年底全村脱贫任务的完成。考虑再三,他主动向组织提出,继续留在板么村,直到脱贫攻坚战结束。

此后,郭孟德就边吃药治疗边工作,每半个月到县医院做一次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通过微信传给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主治医生,医生根据其身体恢复情况给他开药。郭孟德再想办法托人把药从南宁带回来。

在郭孟德的带领下,2018年底,板么村终于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郭孟德也先后获得河池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河池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莫水土 刘文杰 刘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