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贫血、低血糖都可能出现站起来头晕的情况,但平时蹲下起立后产生的眩晕,不伴有其他症状,则更多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所导致。此外,如果患者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能力下降,任何原因导致的急性失水过多比如大汗、利尿或者口服液体不足,不主动饮水,甚至是平时运动少,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站立后都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人都会出现蹲下来一段时间再起身,突然天旋地转,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因为低血糖或者贫血引起的,那你就错了。

晕眩和贫血、低血糖无关吗?

这类眩晕与贫血和低血糖并没有关系。

出现贫血的情况是当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畴的时候,就会发生贫血,贫血的确会出现头晕,且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

而低血糖发作时的症状并不统一,有饥饿、心慌、出汗、颤抖、头晕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或惊厥。

除了疾病因素外,长时间未进食、久蹲后站立也会眩晕,但低血糖的眩晕往往在站起来之后都会长时间存在,直到补充糖分后才有所缓解。

虽然贫血、低血糖都可能出现站起来头晕的情况,但平时蹲下起立后产生的眩晕,不伴有其他症状,则更多是因为体位性低血压所导致。

低血压一般都有体位性,久蹲后猛站起来就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因而会有头晕的症状。

低血糖与饮食相关,饮食不佳或者早晨空腹运动,容易发作;贫血一般会出现唇、眼睑、牙龈的苍白,很少产生眩晕感。

出现贫血可以通过补充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来缓解,轻中度低血糖患者,口服糖水、全糖饮料或者进食糖果、饼干等可以缓解,药物性低血糖,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

那么为啥蹲下起身,会发生晕眩?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大多数是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

主要表现是突然变成直立体味时血压偏低,还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四肢乏力、头晕目眩、二便失禁等症状,严重时会晕倒,但常在几秒内清醒。

少部分继发于其他疾病,例如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好发于老年人和儿童,尤其是老年人,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可达15%,75岁以上的更高达30%-50%。

除此之外在80岁年龄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27%,可见老年群体是非常常见的疾病,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血管弹性变差,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长期高血压老年人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

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以及在服用降压药之后,血压突然迅速下降,心肌缺血以及脑供血不全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此外,如果患者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能力下降,任何原因导致的急性失水过多比如大汗、利尿或者口服液体不足,不主动饮水,甚至是平时运动少,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站立后都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那么这种突然性的头晕该怎么调理呢?专家提到,如果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一般可以通过加强营养,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方式来改善。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1、不管是久坐还是久蹲,起身时切记不要过猛,站立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比如握拳等轻微四肢活动,有助于静脉血向心脏回流,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2、患体位性低血压很有可能是不主动饮水造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补充水分。

3、每天坚持散步、慢跑进行锻炼,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和增强体质。

临床上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镇静类药物都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大家要提高警惕,尤其是老年人。

服药后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的感觉,应继续卧床休息,尤其是夜间起床大小便时最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大家要注意。

最后温馨提示,老年人有头晕时要想到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躺着坐起到站立出现的头晕。

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诊治,由医生判断病因及治疗方法,请勿私自用药。

互动:你会贫血或者低血糖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