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读《神雕侠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是,以黄蓉的聪明多智,为何在大女儿郭芙的教育方面如此尴尬。

  现在终于明白:黄蓉溺爱的不仅是女儿,更是小时候那个缺爱的自己啊。

  黄蓉的母亲名叫冯蘅,美貌无双、冰雪聪明。

  可惜红颜薄命。怀孕八个月时,为了给丈夫背默九阴真经导致心智耗竭,生下黄蓉后不久难产而亡。

  黄蓉一生下来就没了妈。

  父亲虽然也很疼她,但是性情古怪,又因爱妻是难产而亡,父女俩总是有那么一点隔阂。

  孤单难过时黄蓉总是会想,如果妈妈还在,该有多好啊。

  初识郭靖,只因他给她带回来几块点心,黄蓉就忍不住红了眼眶:“我生下来就没了妈,从没有谁这样记着我过。”

  后来父亲反对她和郭靖的婚事,黄蓉伤心之际,忍不住走进墓室,轻轻抚摸着妈妈的玉棺,然后坐下来靠着这玉棺,仿佛是依偎在妈妈身上。

  自己从小没享受过母爱,待到有了孩子,心情可想而知。黄蓉一腔母爱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全部倾注在郭芙身上。

  “生下女儿之后,异常怜惜,事事纵恣。

  这女孩不到一岁便已顽皮不堪。郭靖有时看不过眼,管教几句,黄蓉却着意护持,郭靖每管一回,结果反而更加放肆一回。

  到郭芙五岁那年,黄蓉开始授她武艺。

  这一来,桃花岛上的虫鸟走兽可就遭了秧,不是羽毛被拔得精光,就是尾巴给剪去了一截,昔时清清静静的隐士养性之所,竟成了鸡飞狗走的顽童肆虐之场。”

  简直要笑出来。

  再美的女神、再聪明的的学霸,一旦面对孩子,瞬间没辙。

  严肃管教、甚至去打?不舍得啊。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郭芙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以至于不知不觉养成了任性蛮横的性格,几次差点闯出大祸。

  02

   郭芙不坏。但性格方面过于自我,对人对事缺乏同理心。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郭芙属于典型的“排泄型人格”。

  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期排便训练阶段管教较为随意,整体性格属于较为松弛的那种。

  一方面安全感强,比较放松、不拧巴,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过于自我、随意,缺乏自律和规则感。

  郭芙则把后者发挥到了极致。

  武功平平,能力不强,连她妈黄蓉都笑称“芙儿是个草包”。偏偏又自我感觉良好、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郭芙最被人诟病的是,性格娇纵蛮横,一言不合就砍杨过胳膊,砍完了还觉得,我不过是砍了你一条胳膊,可我的剑也被你弄断了啊,爸妈也责骂我了啊,还要我怎么样。

  这样的性格,如果不是有软猬甲护着、爹妈罩着,恐怕早就死八百回了。

  我非常理解黄蓉对女儿的心情。

  但,健康的爱一定是有原则的。正如《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所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无原则无底线的爱,从本质来说,爱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是在溺爱孩子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某种价值。但是溺爱的不良后果,却只能由孩子来承担。

  这对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

  好在黄蓉后来自己也意识到了对郭芙教育方面的问题,到了小女儿郭襄时,就改变了很多。

  03

   放纵和溺爱的另一个极端,是高压管控。

  心理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妮娜的妈妈当年是个芭蕾舞演员,后来生下了女儿妮娜,演员生涯就此终结,成为心中永远的遗憾。

  为了实现自己未竞的舞蹈梦,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全方位培养女儿学芭蕾,精心照顾她的生活,做好一切后勤工作,甚至连鞋带都要亲手给女儿系好。

  为了避免女儿学坏,她还要求她必须按时睡觉、不能随便结交朋友、不能外出玩耍。

  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完全没有个人生活。妮娜出去跳舞时,她就一个人寂寞地呆在家里,以画自画像打发时间。

  现实生活中,这种把自己人生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以爱之名掌控孩子生活的父母太多太多。

  如果说郭芙是“排泄型人格”,那么妮娜就是典型的“便秘性人格”。

  前者的特征是松弛,后者的特征是控制。

  便秘性人格极为自律、遵守规则、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做事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出现焦虑和压抑。

  妮娜也一样。因为精神过于紧绷,后来甚至出现了精神分裂的迹象:

  表面上,她就像自己饰演的白天鹅一样,楚楚动人、纯洁无辜、处处完美,但是缺乏生机、没有活力;

  潜意识里,那些不满、嫉妒、冲动,看似不够完美但却真实存在的念头和情绪,就像一只黑天鹅,随时准备颠覆她的生活。

  妈妈的过度牺牲和付出,给妮娜带来无形的压力,一方面对母亲心存负罪感,生怕自己不够完美、达不到母亲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发出愤怒的质疑:

  我的芭蕾,到底为谁而跳?

  我的人生,到底为谁而活?

  04

   养孩子,其实也是养自己的过程。

  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再回到从前去拥抱那个无助的自己,但可以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代偿性的心理满足,使得那些缺憾得到一定的弥补和修正。

  只是这种弥补应该把握一个度。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过度补偿,它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或心理方面的欠缺而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矫枉过正”。

  过度补偿又分为主动和被动。

  主动的过度补偿,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某方面存在缺陷,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克服缺陷,达到超出常人的水平。这是自己主动追求的一种行为。

  而被动的过度补偿,是指个体并没有主动要求,是他人将过度补偿加于个体身上,以完成他人的愿望或弥补他人的缺陷。这种补偿最常见于家庭教育中。

  溺爱也好,高压管控也好,都属于被动的过度补偿,也是对孩子自我边界的一种侵犯,对孩子成长空间的一种剥夺。

  贾静雯和前夫贾志浩离婚后,曾觉得特别对不起女儿梧桐妹,不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就想把所有的爱给她。但因为给得太多太满,女儿不知珍惜,自己也特别累、心力交瘁。

  后来修杰楷忍不住问她:“你对女儿的爱那么足,但对你女儿来讲会不会是压力呢?她会不会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呢?”

  这疑问非常中肯。

  每个孩子是一个真实的生命、独立的个体,有她自己想走的路,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我们也不妨多问问自己:

  这,到底是孩子的需求,还是我自己的需求?

  我给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的负累。

  05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借由他人,处理跟自己的关系。

  但最终我们还是会发现,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是时候把一部分关注的目光从孩子身上收回来,转到自己身上了。

  1)、保持察觉,诚实面对

  这是孩子需要的,还是我们想给的?

  哪些是孩子应该承担的,哪些是我自己应该承担的?

  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到底在弥补什么,遗憾什么,又在担心什么?

  就像贾静雯后来也意识到:“我只知道保护她,忘记也要爱护自己。现在想会觉得,难怪有些时候我看她睡觉会忽然流眼泪,会心疼她,好像也是心疼我自己。”

  承认自己的脆弱,并不丢脸。

  唯有面对,才有改变的契机。

  2)、学会爱自己,才可能真正爱别人

  很喜欢畅销书作家十二在书里的一段话:

  真正好的生命,是一条可以流动的河流。

  在流动的过程中,既能输出水分去滋养他人,更能接纳水流的汇入。

  当身边的人再给予我爱、关心、呵护、帮助的时候,我不再忙着挑剔、否定、怀疑,

  而是笑着接纳这份爱的能量,然后诚恳地告诉他们,我真的需要他们的爱。

  好好爱自己,然后也真诚地告诉家人朋友:我很需要你的关心与帮助。

  一个女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妻子和母亲。

  自己内心充盈,才能以饱满的爱去滋养孩子。

  3)、勇于承担自己的生命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

  不管在成长中遇到怎样的难,婚姻中受过怎样的伤,都不要把这些遗憾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

  END

  ∞文章来源:洛红尘∞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执行主编:张俊  出品:冬日阳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