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同时期的河南接纳了今天的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由此可见河南没接纳中科大根本就不是因为舍不得粮食。事实也证明了,从70年开始,外迁的大学基本都陆续回到北京了,13所回去了9所,而作为当时外迁13所高校中最好的中科大没有理由不回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其理工科实力不亚于清华北大。众所周知中科大在安徽省合肥市,既然名字里带有“中国”却为什么没在北京呢?这里面的故事说来可就长了。

  中科大

  中科大的陈年往事

  中科大原本的校址是在北京,但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搬离了北京,同时期搬离北京的高校大大小小有13所,这一历史事件史称“京校外迁”。当然这种外迁只是暂时的,学校日后随时都可以回到北京。事实也证明了,从70年开始,外迁的大学基本都陆续回到北京了,13所回去了9所,而作为当时外迁13所高校中最好的中科大没有理由不回迁。别的学校都回去了,中科大不回去,安徽再好他能好过北京?

  中科大

  可现实就是直到现在中科大也没回到北京,而是在合肥扎了根。这说起来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今天主要说说中科大为什么能和河南扯上关系。

  中科大与河南的渊源

  当时十三所京校外迁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迁到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中国,困扰着人民的主要问题还是粮食不够吃的问题。各省发展农业都还来不及,哪有那么多粮食投入到外迁来的学校里去。

  中科大

  要知道,一所大学那么多老师和学生,他们不直接参与劳动,却每天都要消耗粮食,这对于接纳学校搬迁到地方的省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也许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网友们普遍认为河南现在教育不发达(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就是因为当初舍不得粮食接纳中科大,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

  中科大

  有没有必要接纳?在当时看来,如果没有国家的硬性要求,不接纳反而是比较好的选择。京校外迁都是暂时的,事实也是如此,外迁学校很多都返回了北京,很少给当地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而且当时的河南也确实存在很严重的温饱问题,河南虽地处中原,有大片平整的土地,但河南的人口数量也同样突出。此外河南常年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因此粮食的存量多少对河南来说很重要。

  与其说是河南不接纳中科大倒不如说是中科大不满意河南提出的条件。因为同时期的河南接纳了今天的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由此可见河南没接纳中科大根本就不是因为舍不得粮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兜兜转转数十年,只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留在了河南,而对外经贸和首都经贸都回到了北京。留在河南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也仅仅是一所双非院校,连郑州大学的地位都达不到。倘若华北水利水电回到北京,至少应该也是所211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