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堆喜”在藏语中意为“四季吉祥”,2016年8月,在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24公里的曲水县才纳乡境内,一座崭新的村庄开工建设,并于当年12月完工,由于其所在地区属于拉萨河谷农区,自然和人文条件优越,因此得名“四季吉祥”村。

  四季吉祥村是西藏自治区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新村建设完成之后,恰逢曲水县政府启动创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建设项目。2017年,曲水县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第三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项目试点地区。四季吉祥村村委会坚持按照健康村创建工作标准,不断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建立健全卫生和健康教育服务,坚持把居民群众的健康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的环境卫生水平和居民的健康水平。

  县区建设 夯实基础

  曲水县的实践只是西藏自治区健康促进行动的一个缩影。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实施计划的通知》,制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具体措施,提出了工作要求。2019年初,在全区宣传与健康促进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启动。

  在行动推进过程中,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将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印发了一系列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相关通知,同时也印发了健康促进县区的建设方案和评估标准。截至2020年,全区已建成9个全国级和2个省级健康促进县区。

  这11个健康促进县区建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教育、宣传、住建等29个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健康促进县区实施方案,成立了健康促进委员会,在县区政府设立办公室,建立了审查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明确了责任,启动了工作,开展了培训,签订了承诺书,建立了工作网络,落实了健康政策,建设了健康场所,开展了健康支持型环境监测,倡导健康群众健身活动,深入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

  在行动中,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部门间协调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局在学校、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活动,倡导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文体局推动健身计划,在绿地、广场安装健身设施,组建篮球队、响箭队,定期开展健身操、健走、篮球比赛,落实工间操活动;联合交通局开展出租车顶灯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与中国移动共同开展健康信息短信发送服务。县政府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并出具体检报告,进行面对面健康科普宣传。卫生健康系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青春筑梦新时代健康环保健步行”“万步有约”“健康杯”等健身活动,活动覆盖各部门、各乡镇。利用报刊、广播、新媒体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利用医疗机构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移动通讯短信等平台定期不定期宣传慢病防治知识,每个乡镇均设有健康教育活动室和健身活动室。

  此外,自治区还整合健康资源,持续建立健康场所。融合健康城市、文明城市、慢病示范区等创建资源,进一步营造健康氛围,创建典型示范区,建立20%健康促进示范机关单位,30%健康促进示范学校,20%健康促进示范村(社区)以及健康科普街道、健康企业、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医院和健康家庭。印发了《创建无烟单位实施方案》,建设了健身活动场所,各广场、花园、社区设立常规健身器材,并对健康器材进行定期维护,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2.4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大于68.89%。

  结合实际 特色行动

  在西藏自治区贫困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开展过程中,类似曲水县一样的特色行动层出不穷。2018年8月29日,那曲市结合当地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羌塘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一是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20余家市直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成立了宣教人员师资团队、组织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羌塘行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并保障了85万元的专项经费,邀请中科院、北京市健教所、自治区级专家对宣传骨干人员进行层层培训,培训覆盖市级宣教人员6名、县级66名、乡级228名、村级2000余名;二是为实现宣教工作形式多样性,内容实用性,版本新颖性,制定健康教育宣传视频、动漫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住院分娩、高原性疾病等影像视频,在各医疗服务点、LED屏幕上播放,通过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制作高原性高血压、肺结核、关节炎、乙肝等14种疾病藏汉双语健康处方和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和音频视频宣传资料。三是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六进”活动,即进学校、进村居、进家庭、进寺庙、进机关、进部队,一年来,共开展宣讲250余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册/套,免费藏西医义诊9500余人,共计受益人数达30余万。

  三进两建 提高意识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的五项工作任务,自治区内七个地市紧紧围绕健康扶贫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制定了工作落实计划和工作目标,明确了各县区、乡镇、村居健康促进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健康教育巡讲3662场次,受益人数达873880人。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行动。拉萨市各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上用藏文宣传健康促进内容,建立以藏医学为主的健康教育体系,按照藏医学的疾病预防方法和相关知识制造了藏西医健康教育处方及宣传资料。昌都市结合基层巡回诊疗活动,组织各乡镇卫生院,每两月到各行政村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主题讲座或者健康教育活动,组建巡回诊疗团队23个,巡回诊疗159次,巡诊人数达90821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249次。二是健康教育进家庭行动。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组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优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对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针对性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入户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向全区印发了藏汉双语《贫困地区主要慢性病健康处方》。结合“双联户”工作,开展“联户健康,联户平安”“百姓健康大讲堂”健康巡讲活动,为辖区居民科学普及“健康素养66条”“三减三健”等科普知识,并对“健康明白人”进行培训,深入开展“健康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并进行挂牌。三是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行动。全区大力实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全覆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科学参加体育锻炼,掌握健康科普知识,学校每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青少年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控烟知识、传染病防治等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奠定基础。利用主题宣传活动及纪念日进入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向学生讲授合理膳食、食品安全、运动+营养,科学洗手、预防近视、青少年生殖健康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全区中小学基本达到全覆盖。四是健康教育阵地建设。联合疾控中心,在市、县主要干道、医院、社区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设置藏汉双语健康教育展板,普及健康素养66条、慢性病、地方病、优生优育等健康知识。与电视台合作录制“健康教育”专栏,并与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在各地市电视台定期播出,在西藏日报开设健康教育专板,在大型LED屏幕及公交车、出租车、电影院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建设健康步道、主题公园和健康街道。五是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为提高全区健康教育骨干政策理论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水平,强化指导基层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全区联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为期4天的西藏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班,来自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上海、陕西、青海、湖南等地的健康教育专家为我区7个地市、74个县区健康教育骨干讲授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新进展、新政策、新理念、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建立了个人、社区预防疾病和健康促进意识,提高了自我保健和健康技能,受益匪浅。各地学员回去后,层层培训了驻村干部、乡村医生、妇联主任等健康教育骨干。

  下一步,全区将按照《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具体工作目标》,提升健康教育进乡村频率,做到健康教育进家庭全覆盖、健康教育进学校覆盖达到50%、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全覆盖并及时更新、加大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力度,最终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卫生杂志”、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编辑:杨明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