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雍正收到田文镜的奏折后非常高兴,霸气动情的批示:“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雍正和年羹尧的君臣关系很特别,历史上众说纷纭,我们能确定的是,在初期他俩绝对是一对“好基友”,从现存的雍正奏折批示中就能看出来,比如雍正曾给年羹尧的奏折中批示:“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今天下后世钦慕流涎是矣。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特别自律的皇帝,他平均每天只休息4小时左右,被后人评价为“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意思是说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工作,直到半夜才吃饭休息。他就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近年来热播剧《宫》、《步步惊心》、《甄嬛传》中的“四爷”——雍正皇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著称,据说他在位的13年里,除了每年过生日那天外,几乎全年都在工作,从不休息,而外出游玩、巡幸各地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把雍正皇帝评为“劳模皇帝”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他事必躬亲,全力打击贪腐、整顿吏治、整饬财政,作为处在“康乾盛世”承上启下关键位置的他,为盛世的延续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那作为“劳模皇帝”的他,天天都忙什么呢?其中有一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批阅奏折。

  • 雍正是一个特别喜欢亲力亲为的皇帝,其在位时期,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有资格给他写奏折,我们初看好像人数不多,实际上据考证当时三品以上的官员多达1000余人。
  • 而雍正是一个冷酷多疑的皇上,谁都信不过,他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情况,每一份奏折,都亲自阅览,并逐一批阅。并且他批阅奏折非常认真,认真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就连大臣写的错别字或者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他都会给改过来,而有时候他的批示甚至比奏折本身还长。
  • 据统计,他在位的13年时间,先后在4万余份奏折上写下了4000余万字的批示,平均每天他要写1万多字。因此,现在有些网友戏称他为“人肉打字机”。并且他的很多批示很搞笑,显示了雍正可爱、睿智与真性情的一面,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批阅奏折够豪爽——朕就是这样汉子

  • 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讲,批阅奏折这项工作不仅量非常巨大而且枯燥乏味,所以批示内容非常短,比如康熙皇帝批阅奏折时,很多都是一句话“知道了”,到清朝后期的皇帝甚至只批一个“阅”字。
  • 但是威武严肃的雍正皇帝却在批阅奏折时,喜欢长篇大论,并且他特别喜欢用口语化的表达。比如,雍正二年,雍正夸河南巡抚田文镜“办理尽心、实心办事”,田文镜被表扬后立即上奏折把雍正一顿神拍,奏折中全是感激奉承的词语,表达了自己感激涕零之心,和能办对事全靠皇上的教诲有方。雍正收到田文镜的奏折后非常高兴,霸气动情的批示:“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 可以说,这样的批示,我们现代人看起来都感觉非常搞笑,没想到能出自古代皇上的御笔朱批,当然了这也体现了霸气雍正的侠骨柔情一面。

批阅奏折显真情——朕实不知如何疼你

  • 雍正和年羹尧的君臣关系很特别,历史上众说纷纭,我们能确定的是,在初期他俩绝对是一对“好基友”,从现存的雍正奏折批示中就能看出来,比如雍正曾给年羹尧的奏折中批示:“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今天下后世钦慕流涎是矣!”,意思是说“咱俩是古往今来君臣关系典范的榜样,让现在和后世的人们羡慕的流口水去吧!”。
  • 如果大家觉得这句话不够肉麻的话,那么雍正在年羹尧青海平乱成功后,给年羹尧的批示能让人肉麻的起鸡皮疙瘩:“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可以说此时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特别好,甚至雍正还直接批示过:“你是朕的恩人”等内容。
  • 不过他俩的“蜜月期”很短,雍正刚说完疼他,就在一年后查办了年羹尧,并在雍正四年赐死了年羹尧。当然了年羹尧的死,与他自己有很大关系,当时年羹尧过于嚣张跋扈,生活奢靡,还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惹怒了朝廷中的各位大臣,于是大臣们联名参奏他,要置他于死地。当然了,雍正其实也是想杀他的,因为他功高盖主了,比如年羹尧的兵连雍正的话都不听,只有年羹尧发话了,士兵才脱去盔甲,雍正面对这种情况得不防啊!

批阅奏折爱吐槽——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 雍正除了在给宠臣的批示中显露真情霸气之外,在发脾气或者给讨厌的臣子批示时,也会显露其毒舌吐槽的一面。
  • 比如当时有一个官员犯罪后,在狱中写了忏悔书,雍正看后,在其中的一句“辜负天恩,羞惧交并”旁批示:“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意思是,“我知道你害怕的要死,不过你是否觉得羞愧却不一定。”估计这个官员看到批示后,一定汗流浃背,因为雍正把他看得很透彻。
  • 再比如雍正给一个讨厌的大臣奏折中批示:“朕未践祚,即谂知汝,汝谓朕为盲耶?”这句批示的意思是,“我没当皇上时,就知道你这副德行,你当我瞎呀!”从这份批示中,可以看出雍正已经对这位臣子非常不满意了,所以直接表达了出来。其实,雍正这样的批示还有很多,这些都显露了雍正睿智幽默的一面。

雍正在历史上一直非常有争议,这与他冷酷多疑的性格也是分不开的,他身上的谜团也非常多,争储、弑父、残杀手足、苛政、暴毙……

他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皇帝,一方面,有“冷面王”的绰号,对待手足亲人都能痛下杀手;另一方面,又信佛吃斋,生活极其简朴,勤政爱民。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古代帝王肯定具有多面性,所以雍正在威严勤勉的同时,偶尔显露一下幽默、睿智与真性情,也不需要过多惊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