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像小华一样的学生不占少数,去年老师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后,老师与学生家长能够随时沟通,特别是从2018年每个村有了‘代理家长’,乡镇、村干部、社工人员以一带一、一带几监护留守儿童,让这些“小候鸟”的心理空缺得到了弥补。在江永县112村(社区),与英英一样的“小候鸟”有不少,不过,他们虽然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有了各级政府部门关爱,有老师、社工义工的亲情帮助,给他们快乐和陪伴,他们有新的梦想、不再孤单。

“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在外面不要太辛苦,我很想你们,我会好好读书的。”这是留守儿童英英(化名)的心愿。在江永县112村(社区),与英英一样的“小候鸟”有不少,不过,他们虽然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但有了各级政府部门关爱,有老师、社工义工的亲情帮助,给他们快乐和陪伴,他们有新的梦想、不再孤单。

5月29日,江永县民政局主办的“家庭教育进校园”活动,在上江圩镇中心小学进行,40多名留守儿童听心理辅导课、与远方的爸爸妈妈视频、领取学习用品”大礼包“,还写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乖乖孩,想当一名医生”

“我想当一名医生,让老人长命百岁、所有人身体健康、小孩快乐成长。”英英认真写道。英英今年10岁,是上江圩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这次测验成绩全班第三名。英英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说,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去广州打工了,到过年才回家,而不出元宵就匆匆走了,每次看着他们远去的背景时,不禁流泪。“以前希望有父母的陪伴,像别的孩子一样,爬在爸爸妈妈身上,亲一口、抱一抱、撒撒娇,于是影响了学习。”英英告诉笔者,现在想归想,但更想用功读书,争取考上大学,长大后报答社会、感恩好人。

“这个社会很多好人,我也要当个好人。”英英说,这个寒假很长,在家里很孤单、寂寞,但每天接到一个镇干部阿姨的亲情电话,感觉很温暖。特别是从电视里看到,白衣天使、解放军叔叔每天救活千千万万条生命时,很想跟他们一样。

“调皮蛋,要当喜剧演员”

“我想当一名喜剧演员,给别人快乐与欢笑。”6年级学生小华(化名)在心愿卡上写道。小华有个弟弟,平时跟爷爷奶奶过,原本小华是个调皮、机灵、贪玩的“孩子王”,可是三年前,小华的爸爸妈妈北上温州打工了,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小华想爸爸妈妈,每晚打一次电话,但总是报喜不报忧,因小华学习严重偏科,生怕爸爸妈妈不开心。“其实我不撒谎,但英语、数学太难学了,以后不管怎样,一定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语文老师蒋丽介绍:“小华很聪明,现在变得活泼了,不过上课还有时走神。其实像小华一样的学生不占少数,去年老师与家长建立微信群后,老师与学生家长能够随时沟通,特别是从2018年每个村有了‘代理家长’,乡镇、村干部、社工人员以一带一、一带几监护留守儿童,让这些“小候鸟”的心理空缺得到了弥补。”

“有‘家’就快乐”

农村儿童之家是孩子们的乐园。目前,江永县已建成农村“儿童之家”46个,66个儿童之家挂牌在建,近年内将覆盖全县各村。

“今天星期天,咱们去儿童之家玩!”松柏瑶族乡村莲花岗村儿童之家旁边是个社工服务点,在儿童之家,孩子们在社工人员的辅导下,写字、认字、画图,玩游戏……一个孩子们最爱的地方。永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唐楚华说:“设施只是个‘空壳’,关键在于如何运作起来。于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村社工服务点安排社工人员2名,专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困难群众等弱势对象服务”

在“儿童之家”玩耍的孩子当中,有一个11岁的女孩叫小虹(化名),村里人夸她是个好孩子,成绩好、懂礼貌。但小虹告诉笔者,4年前,爸爸妈妈把她留给奶奶,到上海打工去了。每天放学回家,帮着奶奶洗衣、做饭、扫地,而闲下来就想爸爸妈妈。村里没地方玩,独自呆在房间里发呆。而今村里有了儿童之家,有社工姐姐陪伴,还有许多人来看望,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抚慰、幸福和快乐。

在江永,如今的“小候鸟”不再孤单了,他们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与梦想。今年的儿童节,江永县各村由民政、教育、妇联、共青团、乡镇等部门开展的活动,让“小候鸟”收获了满满的节日快乐。(通讯员:何云雄)

相关文章